第七章新的飞跃工业文明的发展.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七章 新的飞跃:工业文明的发展
第一节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节 垄断资本主义
第三节 现代社会的面貌
第四节 科学文化的发展
本章参考书
周友光:《两次工业革命概述》,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年
托马斯·麦克劳:《现代资本主义:三次工业革命中的成功者》,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
斯塔夫里亚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有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学术争议
人类历史进程中的科技革命与工业革命
共有几次?
科技革命/工业革命的关联与异同
工业革命的理论依据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几种不同观点
“第二阶段论”(1870-1914)
“三次工业革命论”
我的看法及理由
新工业革命何以可能?(19世纪后半期工业发展的新现象)
新能源和新动力:电、发电机/电动机、内燃机
新的生产方式:批量生产-标准化与流水线
企业组织的创新与规模的扩大
“电力时代”、 “钢铁时代”、“石油时代”
大企业与巨型企业
市场的发展:原材料与成品、产销和供求
新工业革命的特点(与第一次相比较)
与科技结合的程度
技术工匠与科学家
斯塔夫里阿诺斯论科技与工业革命
RD、工业实验室体制的初创
广度与深度
范围:一国与多国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新阶段
生产关系领域的新趋势
新工业革命兴起的历史必然(关于前提问题的思考)
科技前提
政治前提
经济前提
其他因素(思想、文化、法律、制度等)
新工业革命的后果与影响(内部与外部)
生产力的飞跃
生产关系的变革
工厂体制
公司制
新兴产业部门
大企业(有组织的资本)
工会(有组织的劳工)
市场经济下的“政府-企业-劳工”
垄断资本主义之辨
垄断之本意
拢断、龙断:高而不相连属的土墩子
《列子·汤问》: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拢断焉。
《孟子·公孙丑下》:有贱丈夫焉,必求龙断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罔市利。
作为生产关系新形式的垄断
规模与程度
民众(消费者)与垄断
政府与大企业
19世纪后期的几个发展趋势
工业化的新阶段与城市化的新发展
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之加强
思想文化领域内的创新与多元
社会矛盾的凸现与政治革新
狄斯累利论“两个民族”
国际关系格局的调整
谢谢观看!
本杰明·狄斯累利:《西尔比,即两个民族》(1895)
两个民族;它们之间没有往来、没有同感;它们好象不同地带的居住者即不同星球上的居民,不了解彼此的习惯、思想和感情;它们在不同的繁育情况下形成,吃不同的食物,按不同的生活方式生活,不受同样的法律支配……富人和穷人。
Back
斯塔夫里亚诺斯论科技与工业革命的关系
科学开始时对工业没什么影响。……纺织工业、采矿工业、冶金工业和运输业方面的种种发明,极少是由科学家作出的。相反,它们多半是由响应非凡的经济刺激的、有才能的技工完成的。不过,1870年以后,科学开始起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渐渐地,它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所有工业都受到科学的影响。
Back
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早先,发明是个人对机会作出响应的结果,而如今,发明是事先安排好的,实际上是定制的。恰如沃尔特·李普曼所描述:在近代,人们已发明了作出发明的方法,人们已发现了作出发现的方法。机械的进步不再是碰巧的、偶然的,而成为有系统的、渐增的。
Back
本章思考题
第二次工业革命给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19世纪后期工业文明新发展体现在哪些方面?
如何把握19世纪后期世界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和特点?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