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张静中学广东省高考语文复习专项17.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4年张静中学广东省高考语文复习专项一七
分析综合; 文言文分析综合包括三方面内容:
一、筛选文中的信息 ; 这种对信息的筛选和整合,最常见的是定向考查,即挑选出六个文句分别编为四组,要求考生找出全部符合题中指定要求的一组。
历年山东高考题涉及提取的信息内容大致有以下四个方面:①表现人物行为举止特点的信息;②体现人物志向和思想主张的信息;③反映人物道德情操或聪明才智的信息;④展现人物独特个性和情感的信息。 ; 二、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1.归纳内容要点
把文章各部分的内容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表达出来,属于“化整为零”的分析和提炼的过程。 ; 2.概括中心意思
把文章的整体或某一部分的内容主旨化,并加以阐发或概括。属于“化零为整”的综合和整理的过程。
本考点主要是考查考生对选文整体或某关键环节的理解。要求考生对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综合地判断或推理,分析某一个论点立论的根据、某个事件发生的原因、某种发展导致的结果等,确认与原文意思不符的选项。需要考生准确地分析文章的内容,仔细体会,反复推敲,作出正确的选择,并要注意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 三、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要求考生在分析归纳原文有关内容的基础上,以推理的方式,抽象出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着眼于“推论”和“概括”。
1.分析,是指能从作者及作者所处时代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作者的思想倾向、感情色彩加以剖析。 ; 2.概括,指在读懂所给材料后能用简洁的语言揭示出作者对所写之人之事的看法及感情色彩的褒贬。
在高考试题中,“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这两项要求,有时是结合在一起的,很难截然区分开来。它们是一个层层深入的分析和综合的过程。;(2009·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22分)
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
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
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
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
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
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
无从乎?”乃降公。孔子闻而记之,曰:“攻原得卫者,信
也。”; 文公问箕郑曰:“救饿奈何?”对曰:“信。”公曰:
“安信?”曰:“信名、信事、信义。信名,则群臣守职,善
恶不逾,百事不怠;信事,则不失天时,百姓不逾;信义,则
近亲劝勉而远者归之矣。”
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令返而御。
吴子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
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
魏文侯与虞人①期猎。明日,会天疾风,左右止文侯,不
听,曰:“不可。以风疾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遂自驱车
往,犯风而罢虞人。;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
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
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
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
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楚厉王有警,为???以与百姓为戍。饮酒醉,过而击之也,
民大警。使人止之,曰:“吾醉而与左右戏,过击之也。”民
皆罢。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李悝警其两和②曰:“谨警!敌人旦暮且至击汝。”如是
者再三而敌不至。两和懈怠,不信李悝。居数月,秦人来袭
之,至,几夺其军。此不信之患也。
卫嗣公使人伪客过关市,关市呵难之,因事关市以金,关
市乃舍之。嗣公谓关市曰:“某时有客过而予汝金,因遣
之。”关市大恐,以嗣公为明察。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略有改动)
【注】①虞人:古代掌管山泽苑囿的官。②两和:指古代
军队左右营垒中的将士。;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遂与大夫期十日 期:约定
B.会天疾风 会:适逢
C.犯风而罢虞人 犯:冒着
D.过而击之也 过:经过;【解题点拨】过:犯错误。本题主要考查对常见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现象的掌握情况。要做好此类题目,一是靠平时多积累整理,二是要学会借助上下文语言环境进行合理推断。本题中涉及的四个实词均为多义词,解答时要根据语境和文言语法推断,如“期”在古汉语中主要用作名词和动词。其主要义项如下:;根据语境,“期”后面是数量词组,表示时间的长短,相当于名词,故“期”从语法角度讲应为动词。同理可以推断出“会”“犯”的释义。而D项中的“过”,主要有以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