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认知的概述和儿童感知觉的发展--培训课件.ppt

发布:2017-06-13约5.63千字共5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前庭觉失调表现 触觉失调的表现 本体感觉 2:有人称为身体形象,好像我们大脑中有一张自己身体的地图.所以不用重新看,大脑可以随时掌握身体的任何部位。如 1)我们不用看阶梯也能轻易上下楼梯,不用照镜子,也能用手摸到眉毛或鼻子, 2)开车时不用低下头,踩油门的脚随时可以换踩刹车. 3)蚊子叮身上任何位置.不用眼睛看.便可用手打蚊子,这就是本体感觉的作用。 3:本体感是一种高度复杂化的神经应变能力,也是大脑可充分掌握自己身体的能力。本体感的成熟最慢,除非前庭平衡及触觉发展正常,本体感才可能正常。 4:从简单的吃饭脱衣服、写字、骑车到高难度的体操盈体能动作都需要本体感的功能。 本体觉失调的表现 感统失调的原因: 1.生理原因(先天性的) 因胎位不正引起的平衡失调; 因早产或剖腹产造成幼儿压迫感不足;造成触觉失调; 因怀孕期间不正确的吃药和打针对幼儿造成的伤害。 2.环境及人为的原因(后天性的) 由于小家庭和都市化生活,使得儿童活动范围变小,大人对幼儿过度保护,事事包办,导致儿童接受的信息不全面; 父母太忙碌,辅导少而造成幼儿右脑感官刺激不足; 出生后,没让孩子经过爬行阶段就直接学习走路,产生了前庭平衡失调; 父母或保姆不准孩子玩土,玩沙,害怕弄脏,从而造成幼儿触觉刺激缺乏; 过早地使用学步车,使幼儿前庭平衡及头部支撑力不足; 父母的要求太高,管教太严,人为地造成孩子压力太大,儿童自由活动时间太少造成精神上的伤害,产生拔苗助长的挫折等等 。 ★6岁前为感觉统合失调的最佳预防期,7—10岁为最佳治疗期; ★如果儿童确诊感觉统合失调,必须及时进行治疗。 到专业机构进行感觉统合训练 课外知识扩展 (1)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 二、知觉的发展 (2).知觉的特性 知觉的选择性 在感知事物的过程中,我们会选择一定的事物作为对象,而选择其他的事物作为背景。 知觉的整体性 在知觉的过程中,我们知觉的不是刺激的个别属性,而是事物的整体 中间的刺激是什么? 这是什么? 知觉的理解性 人在知觉的过程中都是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理解事物的,力求对知觉对象作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 知觉的恒常性 当知觉条件发生变化时,知觉印象保持不变 这个人变小了吗? (3)儿童知觉的发展 (3.1)形状知觉发展的特点 ★认识几何图形的顺序: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半圆形—梯形—菱形—平行四边形。 ★4岁是图形知觉的敏感期,应乘此时让幼儿学识汉字,因为汉字也是一种图形。 ★儿童进入小学以后,形状知觉的发展水平较低。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在学习几何图形时,常常需要与具体的事物联系在 ★到了小学高年级时,能脱离具体事物,认识到图形的一般特征。小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是由对具体直观图形的认识过渡到对一类图形共同特征的掌握。 (3.2)大小知觉发展的特点 ★儿童从婴儿期就开始了大小知觉 ★一年级的儿童主要凭直觉来判断大小,即通过目测来比较。 ★随着年龄的增长,会从直觉 判断过渡到用推理来进行判断 3.3、方位知觉的发展 方位知觉 指对物体所处的空间位置和方向的知觉。如,上下、前后、左右等。视觉的方位定向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学会的 叶绚等的研究发现: 3岁儿童能辨别上下方位; 4岁儿童可以辨别前后方位; 5岁开始辨认以自己为中心的左右方位; 但幼儿对左右方位的辨认尚不完善,他们 还无法掌握左右方位的相对性和角度; 而且3~4岁的幼儿对上、下方位的掌握也还不很稳定。 朱智贤通过实验研究了儿童的左右概念的发展,提出了儿童左右概念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5-7岁):能比较固定地辨认自己的左右方位。 第二阶段(7-9岁):初步地、具体地掌握左右方位的相对性。 第三阶段(9-11岁):能比较灵活地、概括地掌握左右概念。 陈敦淳提出: 已有75%的8-9岁的儿童能灵活、准确地掌握左右概念。 而6-7岁是儿童左右概念发展的飞跃期。这要求教师抓住这一关键期加强左右概念的教育。 3.4、时间知觉的发展 ★时间知觉:指客观对象的持续时间、速度和顺序在头脑中的反映 ★在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中,时间知觉的发展较迟。儿童对外部时间标尺(日历和时钟)较为困难。 ( a) 5岁儿童的时间知觉不准确 (b)在入小学前,他们能掌握辨别今天、昨天、后天等时间词汇,也能告诉你他们的年龄。但当涉及较小的时间概念(如对分钟、秒钟的认识)时,他们的认识是不确切的; ; (c) 7岁儿童开始能用时间标尺,但主要是外部标尺,而且使用水平不高,仅有35%的儿童使用了时间标尺; (d)8岁儿童基本能主动利用时间标尺,时间知觉的准确度接近成人水平。 时间估计能力 5-6岁儿童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