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工艺学整理填空.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二、填空(20分) 1.轴类零件、盘类零件和箱体类零件加工时,其常见的统一基准分别为:(两中心孔连线)、(圆孔、端面)、(一面双孔)。 2.各种钻夹具中,以(固定)式钻模加工精度最高,各种钻套中以(固定)式钻套加工精度最高。 3.分组选配法装配对零件的(制造精度)要求不高,而可获得较高的装配精度。 4.机床导轨在加工表面(垂直)方向的直线度误差对加工精度影响大,而在(切线)方向上的直线度误差影响小。 5.应用点图进行误差分析时,和R的波动反映的是(系统性误差的变化)和(随机性误差)的分散程度。 6.工艺系统是由(机床)、(夹具)、(刀具)、(工件)构成的完整系统。 7.为减少毛坯形状造成的误差复映,可用如下三种方法,分别是:(减小毛坯制造误差)、(提高工艺系统刚度)、(多次加工)。 8.生产类型为(单件小批)生产时,极少采用夹具,一般用划线及试切法达到精度要求。 9.工艺系统热变形和刀具磨损都属于工艺系统的(动态)误差,对工件加工误差而言,造成(变值性)系统性误差。1. 为减少误差复映,通常采用的方法有:(提高毛坯制造精度),(提高工艺系统刚度),(多次加工)。 2. 达到装配精度的方法有(互换法),(调整法),(修配法)。 3. 表面质量中机械物理性能的变化包括(加工表面的冷却硬化),(金相组织变化),(残余应力)。 4. 机床主轴的回转误差分为(轴向跳动),(径向跳动),(角度摆动)。 5. 机械加工中获得工件形状精度的方法有(轨迹法),(成型法),(展成法)。 6. 机床导轨在工件加工表面(法线)方向的直线度误差对加工精度影响大,而在(切线)方向的直线度误差影响小。 7. 选择精基准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分别是(重合基准),(统一基准),(自为基准),(互为基准)。 8. 夹具对刀元件的作用是确定(刀具)对(工件)的正确加工位置。 9. 应用点图进行误差分析时和R的波动反映的是(变值性误差的变化)和(随机性误差)的分散程度。 10.工艺系统是由(机床),(夹具),(刀具),(工件)构成的完整系统。 11.划分工序的主要依据是工作地点是否改变和( 工件是否连续完成 )。二、填空(30分) 1.一般机械零件的加工顺序为:(先粗后精)、(先主后次)、(先基面后其他)、(先面后孔)。 2.达到装配精度的方法有(互换法)、(调整法)、(修配法)。 3.加工精度包括(尺寸)、(位置)、(形状)三方面的内容。 4.基准位移误差是(定位)基准相对于(起始)基准发生位移造成的(工序)基准在加工尺寸方向上的最大变动量。 5.分组选配法装配对零件的(制造精度)要求可行,而可获得很高的装配精度。 6.工艺系统是由(机床)、(夹具)、(刀具)、(工件)构成的完整系统。 7.为减少毛坯形状造成的误差复映,可用如下三种方法,分别是:(减小毛坯制造误差)、(提高工艺系统刚度)、(多次加工)。 8.生产类型为(单件小批)生产时,极少采用夹具,一般用划线及试切法达到精度要求。 9.工艺系统热变形和刀具磨损都属于工艺系统的(动态)误差,对工件加工误差而言,造成(变值)系统性误差。 10.工件上用来确定工件在夹具中位置的点、线、面称为(定位基准)。 11.选择精基准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分别是:(基准重合)、(基准统一)、(互为基准)、(自为基准)。 12.为了提高生产率,用几把刀具同时加工几个表面的工步,称为( 复合工步 )。二、填空 (20分) 1.机械加工中获得尺寸精度的方法有(试切法)、(调整法)、(定尺寸刀具法)、(自动控制法)。 2.基准位移误差是(定位)基准相对于(起始)基准发生位移造成的(工序)基准在加工尺寸方向上的最大变动量。 3.分组选配法装配对零件的(制造精度)只要求可行,而可获得很高的装配精度。 4.镗模上采用双镗套导向时,镗杆与镗床主轴必须(浮动)连接。 5.工艺系统是由(机床)、(夹具)、(刀具)、(工件)构成的完整系统。 6.为减少毛坯形状造成的误差复映,可采用如下三种方法,分别是:(提高毛坯制造精度)(提高工艺系统刚度)、(多次加工)。 7.生产类型为(单件小批量)生产时,极少采用夹具,一般用划线及试切法达到加工精度要求。 8.工艺系统热变形和刀具磨损都属于工艺系统的(动态)误差,对工件加工误差而言,造成(变值)系统性误差。 9.工件上用来确定工件在夹具中位置的点、线、面称为(定位基准)。二、填空(30分) 1.机械加工中,加工阶段划分为(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光整加工)。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