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新编统计学第三章.ppt

发布:2019-08-01约6.95千字共5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确定组限和组中值 ⑴ 关于组限问题 含下限不含上限 对连续变量,组数也要连续。在登记次数时,习惯上遵守: 例 已知组距为5,组数为7,最大值39,最小值5,怎样分组? 按分法(c)较合适 (a) (b) (c) 1-5 3-8 4-9 5-10 8-13 9-14 10-15 13-18 14-19 15-20 18-23 19-24 20-25 23-28 24-29 25-30 28-33 29-34 30-35 33-38 34-39 例 考分 次 数 向上累计次数 (上限) 向下累计次数 (下限) 人数(人) 比率(%) 人数(人) 比率(%) 人数(人) 比率(%) 50-60 2 5.0 2 5.0 40 100.0 60-70 7 17.5 9 22.5 38 95.0 70-80 11 27.5 20 50.0 31 77.5 80-90 12 30.0 32 80.0 20 50.0 90-100 8 20.0 40 100.0 8 20.0 合计 40 100.0 - - - - 某班统计学考试成绩次数分配 3、累计次数分布 是不是搞反了? 向上累计,又称以下累计次数(上限) ——即较小制累计。每一组的累计次数表示小于该组上限(变量)值的次数共有多少。 向下累计,又称以上累计次数(下限) ——即较大制累计。每一组的累计次数表示大于该组下限(变量)值的次数共有多少。 一、统计表的结构和内容 第四节 统计表和统计图 例 分组 总产值(万元) 职工人数(人) 劳动生产率 (元/人) P 1 2 3 大型 中型 小型 合计 2013年某月某公司各企业劳动生产率统计表 单位____ 行 标 题 主词 宾词 总标题 列标题 数据资料 资料来源:《2014年中国统计年鉴》 表外附加 从形式上看:统计表由总标题、横行标题、纵栏标题、指标数值构成。 从内容上看:统计表由主词和宾词两部分构成。 主词 说明总体或总体的分组。 宾词 用哪些指标数值来说明总体或总体的分组。 二、统计表的分类 简单表 总体未分组 分组表 总体按一个标志进行分组 复合表 总体按二个或二个以上标志进行复合分组 根据主词是否分组和分组的程度 调查表 汇总表 分析表 按统计表的主要用途 三、统计表的特点 开口式 上下有基线 编号:主词一般按A、B、C…,宾词按1、2、3… 有计量单位 表中不允许有空格:若不需要此资料则用“-”;暂缺某资料则用“…” 四、统计图 统计图一般包括以下几个基本要素: (1)标题。一般置于统计图的下端。 (2)绘图区。 (3)图例。图例用来表明图中的数据系列,一般至于图表的右上方。如果只有一个数据系列则不需要图例。 五、定类数据的统计图 1、条形图和柱形图 图3.3 不同品牌电脑销量的条形图 图3.4 不同品牌电脑销量的柱形图 图3.5 电脑销量的对比柱形图 2、帕累托图 图3.6 不同品牌电脑销量的帕累托图 3、圆形图 图3.7 不同品牌电脑销量的构成 六、定序数据的统计图 1、累计频数分布图 向下累计 向上累计 2、环形图 图3.7 不同品牌电脑销量的构成 140 150 210 某电脑公司销售量分布的直方图 我一眼就看出来了,销售量在170~180之间的天数最多! 190 200 180 160 170 频 数 (天) 25 20 15 10 5 30 220 230 240 分组数据—直方图 七、数值型数据的统计图 折线图也称频数多边形图(Frequency polygon) 是在直方图的基础上,把直方图顶部的中点(组中值)用直线连接起来,再把原来的直方图抹掉 折线图的两个终点要与横轴相交,具体的做法是 第一个矩形的顶部中点通过竖边中点(即该组频数一半的位置)连接到横轴,最后一个矩形顶部中点与其竖边中点连接到横轴 折线图下所围成的面积与直方图的面积相等,二者所表示的频数分布是一致的 分组数据—折线图 折线图与直方图 下的面积相等! 140 150 210 某电脑公司销售量分布的折线图 190 200 180 160 170 220 230 240 频 数 (天) 25 20 15 10 5 30 分组数据—折线图 时间一般绘在横轴,指标数据绘在纵轴 图形的长宽比例要适当,其长宽比例大致为10:7 一般情况下,纵轴数据下端应从“0”开始,以便于比较。数据与“0”之间的间距过大时,可以采取折断的符号将纵轴折断 时间序列数据—线图 【例】已知1991~1998年我国城乡居民家庭的人均收入数据如表。试绘制线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