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套卷]吉林省长春市2013-2014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地理试题.doc

发布:2017-06-01约4.55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吉林省长春市2013-2014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地理试题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纸,满分100分,考试时间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密封区内填写学校、班级、姓名和准考证号。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只需上交答题。1.甲区域和乙区域相比,气候的差异是 A.甲区域作物生长期较长 B.甲区域降水较少 C.乙区域大陆性较强 D.甲区域高温多雨 2.符合乙区域土地资源特点的是 A.广泛分布在此地区的水稻土是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 B.人口稠密,耕地集中连片 C.人均耕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D.耕地中旱地所占比重大 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 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大规模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图2是日本某地地震前后的图像对比。据图完成3~4题。 3.此图像的获取主要依靠了 A.遥感技术 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人工现场拍摄 4.据图可以直观看出 A.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总数 B.海啸袭击的范围 C.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总量 D.地震的震级 读井的密度及其分布对牧场的影响图(图3), 完成5~6题。 5.图中圆内裸地表示沙层裸露或固定沙丘活化,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 过度樵采 B.过度开垦 C.过度放牧 D.过度砍伐 6.曾是“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土地,现在是“裸地遍布”。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为放牧引水掘井,周围草地因过度利用和践踏而出现裸露地面 B.为扩大耕地而掘井,周围草地最终因为践踏和开垦变成裸露地面 C.为解决人的生活吃水问题而掘井,周围草地终因人为破坏而变成裸露地面 D.为解决人们生活能源问题而拔草、砍树,导致环境恶化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实施的开局之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已全面进入具体实施阶段。为积极吸引境内外资金投入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当中,2011年2月15日,江西省根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和当前建设需要,共推出699个招商项目,项目总投资8137亿元。据此完成7~8题。 7.鄱阳湖湿地是我国重要的湖泊湿地,下列有关湿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湿地是重要的物种基因库,对维持野生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B.大力开垦湿地,有利于扩大耕地面积,缓解人地矛盾 C.湿地能使有毒物质降解和转化,使当地和下游区域受益 D.湿地能调蓄洪水,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 8.下列项目中,不属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招商项目的是 A.生物及新医药产业 B.有色金属冶炼产业 C.农业及绿色食品产业 D.生态旅游产业 对人类来说,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亚马孙热带雨林 是全球最大的森林,发挥着巨大的生态效益, 但却遭到严重破坏。读图4回答9~10题。 9.亚马孙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是因为 A.能够吸纳和调节大量降水 B.深刻影响着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C.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D.能涵养水源,净化水质 10.热带雨林对当地水循环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A.为降水提供了50%的水汽来源,是当地水循环的重要环节 B.大量水汽被带离了雨林地区,减少了当地的降水 C.水循环水汽主要来自海洋,跟热带雨林没有关系 D.热带雨林能储存大量的水分,会减少当地的水循环 11.热带雨林的脆弱性主要表现在 A.生物残体分解快 B.植物生长速度快 C.养分大部分储存在地表的植物体内 D.群落以高大的乔木为主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科学家近年来在煤基液体燃料合成技术即“煤变油”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煤变油”技术的国家之一。今后5~10年,我国将以内蒙古自治区、陕西、山西等省区为基地,加快推进“煤变油”战略。据此完成12~13题。 12.目前,在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消费比例由高到低排序正确的是 A.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水电、核能 B.煤炭、水电、石油和天然气、核能 C.石油和天然气、煤炭、水电、核能 D.煤炭、核能、石油和天然气、水电 13.我国启动“煤变油”战略的重要意义表现为 ①我国的煤炭资源大量过剩,“煤变油”战略可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②改善我国的环境质量 ③减少我国对国际市场中石油产品的依赖程度 ④缓解我国铁路运输紧张的状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④ 受多种因素的制约,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后劲日显不足,而且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