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及学科课程整合打造主体参及式课堂教学模式.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信息技术及学科课程整合打造主体参及式课堂教学模式摘要: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对主体参与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开放了教学资源、提供了交互平台、创设了教学情境,发挥自身优势组织生生、师生合作与探讨,为主体参与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创建提供了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在优化学科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程整合 主体参与
传统的教学结构是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核心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不仅使课堂教学枯燥无味,而且窒息了学生的思维,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现代教育学习理论为指导,创建新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重视学生过程方法、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要实现上述教改的目标,就离不开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因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为创建新型的学科教学模式提供了最理想的教学环境。[1]
江苏省泰州市中小学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契机,大力推广主体参与式课堂教学模式。主体参与式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学改革的一大进步,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它打破了单纯以教师为主导进行知识传授的传统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把课程内容交给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课堂上通过生生、师生的互动探讨对课程内容进一步把握和理解。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对主体参与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开放教学资源,提供交互平台
自我教育是主体参与的前提,而自主学习过程就是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教师在教学前将所需要的教学资源整理好,发布到内部网站或个人网站中,让学生有选择地获取信息;或者课前安排学生自学课本内容,利用网络查找资料、解答疑惑,完成课前布置的学案,让他们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此过程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开放了课程教学资源,让学生完成了主体参与式课堂教学模式的自主学习、课前检测。学生由以前老师告诉答案,变成现在自己利用各种网络资源寻找答案,不仅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而且锻炼了学生筛选、利用和使用信息的能力。
此外,信息技术为师生、生生之间协作、交流和探究问题提供交了交互平台。我们可以在网站上建立论坛、个人空间,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开设一些专题进行自由讨论交流。如果有不懂的问题可随时发布在论坛上,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换意见,同时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学习进展,对重点、难点问题,应及时进行指导和帮助。[2]
二、创设教学情境,导入新课
一节课要想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内,获得理想效果,就要深入研究每一节课的每一环节,而对于“导入新课”这一首要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教学手段导入新课,只调动了学生的听觉器官,远远不能与多媒体视频带给学生的感觉、视觉和听觉的冲击力相提并论。信息技术的恰当运用能够为学科课程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
例如,在学习政治生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我国国情的政治制度》这一框题时,我播发了一首歌曲《吉祥三宝》,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开始了这节课。音乐播发完毕,学生们依然沉浸其中。我趁热打铁地问:“同学们,你们在听这首歌时都想到了什么啊?”同学们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我随机点了三位学生,第一位学生说他想到了一望无际的大草原;第二位学生说她想到了少数民族地区祥和的一家人;第三位学生说他想到了少数民族地区繁荣昌盛的景象和少数民族人民幸福美满的笑容。我适时地加以总结:“三位同学富有想象力的回答都指向了一个共同的内容,那就是我们今天的少数民族在党的领导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这些都充分显示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巨大优越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揭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神秘面纱。”顺理成章地将学生带进本课的学习。可见,将信息技术适时地融入到课程学习当中,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三、发挥网络优势,开展小组讨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教学过程设计为学生主动探索知识、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以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品质。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教室的优势将有讨论价值的内容设计成各种形式组织讨论。
在《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课的教学中,我选择了两个辨析性质的问题,将全班同学划分成两个小组进行讨论。第一小组讨论的内容是:量入为出,适度消费与贷款消费是否矛盾;第二小组讨论的内容是: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否已经过时了。
对于这两个问题的讨论非常激烈。第一小组学生在讨论的一开始并没有急于下结论,他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利用课本和网络对“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和“贷款消费”的含义进行查询。查询后他们得出的结论是:根据上一节课学过的知识,贷款消费,是指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是消费者预支未来收入进行消费,对于那些收入稳定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