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高课堂教学实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 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我国已经确定在中小学中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同时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观点,它要求教师把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教学中。
1信息技术与学习兴趣的有机整合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任何一个优秀教师,他必须是一个善于激发自己的课程兴趣,确立自己课程吸引力的教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适时地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及文字等信息进行处理,进行巧妙恰当的呈现,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必能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
1.1用新鲜的事物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使学生保持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我每节课都用新鲜的东西来冲击他们的好奇心,强烈的新鲜感很快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比如在教学计算机硬件的认识和用途时候,我引入动画课件,用第一人称的形式把计算机硬件人物化,一件件“硬件”顿时活了一样,看着动画里可爱的场景,学生们活跃起来了,不时的学着动画的声音模仿起来,课堂里笑声一片,我马上趁热打铁,请学生来扮演“硬件”,有的扮演鼠标、有的扮演键盘等等,他们上台做“自我介绍”……学生们跃跃欲试,表演得活灵活现,掌声不断,这样不仅让他们轻轻松松的掌握教学内容,也大大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1.2巧用游戏,激发兴趣。信息技术本身就应是一门寓教于乐的课程,单纯的课本教学很容易扼杀他们的学习兴趣,打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久而久之产生厌学的情绪,游戏对于学生来说是充满诱惑的,这也是大部分学生喜欢电脑的一个很大的原因,此时我利用学生对游戏热爱的“弱点”来激发他们学习。如教学键盘键位练习的时候,这节课本身是枯燥无味的,如果一味的让学生对着键盘敲打他们很快便坚持不下来了,此时电脑游戏发挥了作用,我使用《金山打字软件》中的字母打字游戏,分组举行字母打字比赛,设置了打字时间,时间一到,比比谁的正确率最高,时间最快的,评为打字冠军……整个课堂充满了紧张和趣味。寓教于乐,只要善用游戏,游戏也可以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催化剂,可以使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充满生机,不仅活跃课堂,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3丰富课堂形式,渗透网络教育。相对其他学科来说信息技术有其优越性,多媒体的本身就充满了趣味:声音加图象,绘声绘色,丰富多彩的信息冲击着学生的眼球。而网络对于学生来说是把“双刃剑”,充分的利用网络可以使我们学习更多更丰富的知识,相反,沉迷于网络也会像吸食了鸦片一样不能自拔,学生的认知能力相对不足,其心理也相对不成熟,他们对网络充满了向往,而网络中的陷阱又防不胜防,此时应善于引导,比如:教学因特网的时候我会让他们把平时学习中的疑问带到课堂上来,通过网络来找答案,让他们感受网络“好”的一面,让他们访问一些有教育意义的网站,了解一些时事新闻,让他们感受网络丰富多彩的一面;同时,举一些反面的例子,比如计算机病毒,网路骗子,沉迷网络的后果等等,教育他们善于利用网络,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好好学习,远离网络游戏。
2信息技术与其它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
信息技术与其它课程内容的整合必然使教学内容从封闭走向开放,它能使课程内容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形象生动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如:小学思品第七册课文《爱国英雄林则徐》旨在通过学习爱国英雄林则徐“虎门销烟”这个故事,激发起学生向爱国英雄学习的情感,体验林则徐的爱国主义精神。由于故事发生年代久,小学生知识储备的局限,给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带来了困难,教学时,充分利用信息资源跨越时空界限,在深度和广度上拓展文本内容,就能更好地帮助学生体验林则徐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向爱国英雄学习的情感。学习课文时,先向学生展示林则徐禁烟的时代背景资料及林则徐不受利诱、不怕威胁、坚决斗争的英雄言行等,让学生充分感悟鸦片害国害民,林则徐忧国忧民的事实,体会林则徐的爱国情感和英雄气概。再播放《虎门销烟》影视片断,让学生如临其境,亲眼目睹虎门销烟这一震惊世界的壮观场面等。学生通过丰富的感知,很自然地在心中激起强烈的爱英雄、爱祖国的情感。最后,链接现实生活中缉毒英雄的故事,激起学生对毒品的憎恨,使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并在道德情感的支配下将道德认识内化为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