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文资料和翻译.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武汉市“四季吉祥”新农村旅游营销策略研究
李亚娟
(华中师范大学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9)
摘 要
为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宏伟目标,各级党委政府已将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作为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加以实施。特别是近年来,国家旅游局倡导开展农业旅游,倡导全国开展农业旅游示范点活动,倡导以“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为主题的乡村旅游活动年以来,发展乡村旅游的热潮已经勃然兴起。武汉市“四季吉祥”的新农村旅游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典型,本文通过研究其发展现状,进行SWOT分析从而得出其营销策略。
关键词:新农村;市场营销;四季吉祥
前 言
“新农村”建设目前已经被党和国家领导人日益提上日程,2005年11月,中共中央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此前的2005年5月,武汉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农村中部署“家园建设行动计划”,提出了“四到家园”的建设目标,奏响了全面建设新农村的号角。自2005年开始,在市区两级政府的统一部署和大力支持下,东西湖区慈惠农场把群众“住得好”和“富起来”两大工程综合考虑,以“搭建一个市民休闲旅游和农民增收致富的平台”为目的以石榴红村为试点,立足三大品牌(汉江“生态牌”、慈惠绿色蔬菜“安全牌”和新农村“文化牌”),逐步做大做强都市旅游农业。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特色”的思路,打造以“春桃、夏榴、秋桂、冬梅”四季花卉为主题的“四季吉祥”的生态文明农村社区和休闲旅游观光带,建设更美、更富、更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一章 武汉市“四季吉祥”新农村
1.1武汉市“四季吉祥”新农村概况
“四季吉祥”新农村是以“春桃、夏榴。秋桂、冬梅”四季花卉为主题的生态文明农村社区,绵延汉江北岸慈惠段18公里范围内,如今在这里,别致典雅的民居错落有致,尽显荆风楚韵的的古朴祥和。春看桃花之艳丽,夏观石榴之琳琅,秋品桂花之沁肺,冬赏梅花之清雅,四季有花、四季有果、四季可游,是武汉市民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理想休闲旅游胜地。
1.1.1春桃村
春桃即八仙桃源村,位于慈惠农场八向大队汉江北岸,京珠桥以西,占地566亩,现有居民232户、人口756人。该村在绿化风格上以“春桃”为主题,大规模种植桃林35亩,共计1400多株,其他树种配置上,搭配以杏、李、垂柳、枇杷,烘托出八仙畅游,各显神通的意境。体现长寿主题,使之成为生日、寿宴、纪念日等庆典的基地。
1.1.2 夏榴村
夏榴村即鸦渡石榴红村,东接八仙桃源村,西邻东西湖新沟农场,位于“四季吉祥”示范带的最西段,占地面积2000亩,现有居民215户,人口753人。该村在绿化上突出“夏榴”的特色,种植石榴林50多亩,目前沿堤已经连片种植3000多株果石榴,搭配银杏、橘树等常绿树种,以发展农家乐了乡村旅游为经营主体,在文化内涵上以“喜文化”为主题,打造成为婚庆和乡村游基地。
1.1.3 秋桂村
秋桂村即蔡家丹桂村,位于慈惠农场蔡家大队,京珠桥以西,知情梅林以东,占地面积1295亩,现有居民343户,人口1067人。该村在绿化风格上以“秋桂”为主题,大面积种植桂花树40亩,共计2000余株,配以金桂、银桂花、丹桂花、芭蕉、棕榈等树种,保持了桂园内四季景观交替、景观中融入西蜀文化特色,体现“折桂”为主题的“禄文化”内涵,是成功人士谢师、感恩、高升晋级等庆典活动的基地。
1.1.4 冬梅村
冬梅村即知青梅林村,位于京珠桥以东,西接八仙桃源村,占地面积227亩,现有居民86户,人口252人。该村在绿化上以“冬梅”为特色,种植梅树25亩,共计2000株,运用具有代表意义的植物进行搭配,松、竹、梅搭配形成“岁寒三友”景观,梅、兰、竹、菊四者搭配形成“四君子”景观。景观中融合知青文化特色,体现“福文化”内涵,使之成为团拜迎春活动、回顾知青历史的基地。
1.2武汉市“四季吉祥”新农村旅游发展现状
自2005年开始,武汉市“四季吉祥”中的石榴红村首先以“赏花、耕耘、采摘、垂钓”等为主要内容的农业观光游倍受游客青睐,以“住农屋、吃农家饭、干农活、享农乐”为主要内容的农事生活体验游正在成为武汉市民的一种新时尚。石榴红村也由最初的一个村,发展成为“春桃、夏榴、秋桂、冬梅”四个不同主题、特色各异统称“四季吉祥”的新农村建设示范带和休闲旅游观光带,旅游业成为带动该范围内887户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新兴产业。2005年“十一”黄金周以来,“四季吉祥”新农村共接待游客3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10多万元,试点村石榴红村人平均年收入达到7300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