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研究的新进展.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研究的新进展
5O6陕西中医.9,9010年第31卷第4期
?
文献综述?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研究的新进展
徐杰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中西医科(天津300000)
【中国中图分类号】R58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369(2010)一04—0506—03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本文根据近年有关糖
尿病肾病的文献报道,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专方验方,中西
医结合,实验室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可以看出,中医辨证与
辨病结合治疗DN可以延缓其进程,提高疗效.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肾小球硬化所导致的严重并发
症,是与糖代谢异常有关的肾脏合并症,也是糖尿病最主要的
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的主要致死原因,也是造成慢性
肾功能衰竭的常见原因.西医目前尚缺乏有效治疗手段,预后
差.中医药防治糖尿病肾病近年来研究颇多,并取得了一定成
效,有一定特色,现概述如下.
1病因病机DN属中医之消渴,水肿,腰痛,肾
劳等范畴.可兼见虚劳,眩晕等症状和表现,最终导致关格而
死亡.尹义辉等_1认为,本病主要因消渴日久,致使脏腑阴阳气
血进一步虚衰而发病.其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为脾肾亏虚,
标实主要责之瘀血,水湿,浊毒三者.早期病变多为气阴两伤,
肝肾亏虚,瘀血阻络;病情发展可致阴虚及阳,脾肾俱虚,致水
湿潴留,泛溢肌肤,气虚阳损,又可使血行不利而加重瘀阻;晚
期因肾阳衰败,湿浊内停,可出现浊毒上攻,犯胃凌心之危重证
候.匡奕璜[2认为脾虚是关键,肾虚是易感因素,痰瘀肾络,凝
滞脉道是其主要病理变化,临床分早,中,晚三期:早期以阴虚
为本,涉及肝肾,辨证为气阴两虚,脉络瘀阻;中期阴损及阳,涉
及脾肾,辨证为阴阳两虚,脉络瘀阻;晚期气血阴阳俱虚,脏腑
功能受损,辨证为浊毒内停,水湿潴留.任爱华等认为,三焦
心脾肾阳气不足,决渎失职是其基本病机.李峰等I4认为,气
虚,血瘀,湿浊是导致肾小球硬化的主要因素,反复外感,过食
肥甘等是其诱发因素,两方面的因素相互影响,其长期反复的
刺激使肾小球硬化病变进行性加重,并最终导致慢性肾功能衰
竭(CRF).朴春丽等L5]认为,毒损肾络是主要病机,邪阻肾络,
郁久蕴毒,深滞于浮络,孙络是其病情缠绵久治不愈的根本原
因.南征认为毒邪在DN发病机制中十分重要,毒邪贯穿于
本病的始终,具有损伤,致变,顽固,秽浊,结聚,依附等多种病
理特性,其致病又具有虚,郁,痰,瘀等特点.本病发病中,瘀,
痰,湿等病因可同时并存,相互作用与影响,不得及时化解或排
除,积聚体内,化生毒邪,毒损肾络,肾元不足,肾之体用俱病,
乃为本病的病机关键.仇朝辉j贝0认为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与气
血有密切关系.不仅消渴病的发生与情志抑郁有关,既病之后
患者常有悲观抑郁等不良情绪,气机郁滞Et久,则成血瘀,所以
血瘀症状也颇为常见.更因消渴症状难以速愈,久病人络,久病
多成瘀血;消渴病阴虚津亏,则血行不畅;消渴病伤阴耗气,甚
则阴损及阳,气虚不能帅血,阳虚不能温煦血脉,也可导致血
瘀.
2辨证论治杨永铭等I8将DN分为燥热阴虚,气阴两
虚,脾肾气(阳)虚,阳虚湿浊瘀阻四型,每型与DN的改变的各
期相对应,共观察248例,早期以气阴两虚为主,临床期以阴阳
两虚为主,终末期以阳衰湿浊瘀阻为主,各期中医辨证均有侧
重,治疗结果显示西医分期,中医辨证相结合的诊治模式是可
取的.段玉环等[93用降糖愈肾汤治疗DNS0例,处方:何首乌,
山药,墨早莲,女贞子,芡实,山茱萸,冬虫夏草,水蛭,赤芍药,
甘草,随症加减,3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痊愈24例,显效16
例,总有效率9O.吕贵德等CloJ分3型治疗DN:肝肾阴虚型,
用熟地黄,牛膝,益母草各30g,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各
15g,牡丹皮,当归各20g,黄芪10g;阴阳两虚型,用熟地黄,牡
丹皮,牛膝各20g,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各15g,桂枝,附子
各10g,黄芪12g,枸杞子30g;肾元亏虚,水毒内闭型,用党参,
白术各10g,半夏,熟附子9g,黄连,生姜各6g,六月雪,枸杞
子,绿豆,党参各30g,当归,大黄各20g.徐延[1等观察治疗糖
尿病肾病33例,其中肝肾气阴两虚用生地黄,枸杞子,太子参
各15g,山茱萸10g,丹参,玄参,生黄芪各20g,天花粉20g;脾
肾气阳两虚用党参,黄芪,淫羊藿,丹参各20g,猪苓,山药,茯
苓,赤小豆各30g,炙附子10g,泽泻15g,水蛭lg;心肾气阳两
虚用西洋参,五味子,桂枝各10g,猪苓50g,麦门冬,择泻各
1Og,葶苈子,生黄芪,茯苓,鱼腥草各30g,丹参20g.水煎服.对
照组28例,采用西药控制血糖及血压,限制摄钠,控制饮食.4
周为1个疗程,用2个疗程.结果:2组分别显效6例,1例,有
效13例,3例,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