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糖尿病中医药防治进展.ppt

发布:2016-04-04约2.37千字共2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第18届IDF会议上由荷兰,英国牛津大学等报告,证实补充铬可以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改善糖代谢。 糖尿病中医药防治进展 y DM前期中药干预 2TDM早期干预 终点目标 降低DM前期 向2TDM转移率 阶段目标 提高血糖控制正常率 DM伴并发症 中医药防治糖尿病的目标 阶段目标 控制血糖 阶段目标 改善症状,减轻痛 苦,提高生活质量 终点目标 延缓、降低 并发症发生率 终点目标 延长生存率、降低 致残率、致死亡率 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 四大证候 热盛、阴虚 气虚、阳虚 遵循中医理论以八纲辨证为纲、脏腑气血辨证为目,进行系统宏观辩证,结果: 两大兼证 痰浊、血瘀 糖尿病中医辨证 辩证 三大证型 阴虚热盛 气阴两虚 阴阳两虚 糖尿病中医证候辨证 按循证医学对978例DM患者进行中医证候及分型辨证 中医基 本症候 热盛症 气虚症 阳虚症 阴虚症 糖尿病两大兼夹证 两 大 兼 夹 证 兼 夹 痰 湿 证 寒湿证 痰湿证 兼 夹 血 瘀 证 湿热证 痰湿证 血管 发症 75.2% 11.9% 12.9% 糖尿病三大证型 75.2% 11.9% 12.9% 气阴两虚型 阴阳两虚型 在临床中证候和兼证甚少单独出现,多以2种或2种以上证候相互兼挟相见,并随病情,病程的进展有一定的演变规律, 阴虚热盛型:以热盛症候为主兼有阴虚 气阴两虚型:以气虚症候为主兼有阴虚 阴阳两虚型:以阳虚症候为主兼有阴虚 糖尿病三大证型 阴虚热盛型 75.2% 11.9% 12.9% 胰岛素、C-肽释放试验 (FINSu/ml) 空腹胰岛素 C-肽 PBG、 FGT高于正常,未达DM标准。 拟益气养阴,健脾化湿,以预延缓、 或阻止前期人群转化为T2DM。 DM前期 DM早期 达DM标准,尚无显著并发症. 拟益气养阴,补益心脾,以T2DM阻 止、或延缓并发症发生。 DM中、 晚期 DM出现多种并发症 拟益气养阴,补益脾肾药,佐以活血化瘀,以延缓并发症进展。 口服药-辅助 优选胰岛素增敏剂:阿卡波糖、二甲双胍、噻 唑烷二酮. 益气养阴药, 依据临证,进行辨证加减。 糖尿病前期人群的防治 胰岛素抵抗失代偿期,出现IGT、IFG 三大干预: 饮食、运动、心理三大生活防治措施。 血糖恢复正常 (FBG6.1mmol/L PBG7.8mmol/L ) 转化 2TDM 7.0 8.3 8.2 9.1 12.0 FBG(mmol/L) PBG(mmol/L) HbA1c(%) FBG PBG HbA1c 益气养阴药对2型糖尿病干预 对T2DM血糖值的影响 8.3 8.2 9.1 12.0 P0.05 中药对胰岛素、胰升血糖素 释放的影响 中药对C-肽水平、糖耐量的影响 P0.05 INS受体数目(receptors/RBC) 正常 疗前 疗后 2139 1132 1615 对胰岛素受体与受体结合率的影响 红细胞胰岛素受体 胰岛素受体与受体结合率 对稳态血糖胰岛β细胞功能影响 在稳态血糖下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中药对血脂的影响 P0.05 益气养阴药对血脂的影响 三价铬是维持INS正常生理功能,为糖脂代谢必须微量元素。 中药对发铬的影响 FBG Mmol/L 14- 12- 10- 8- 6- 4-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月) 仃中药 第二次给中药 P0.01 中药自身对照血糖均值的改变 N=190 随访3年 降糖药计量调整 磺酰脲类 双胍类 两类药联合 胰岛素 胰岛素合降糖药 例数 % 例数 % 例数 % 例数 % 例数 % 疗 前 258 26.4 276 28.2 245 25.1 112 11.5 87 0.8 疗 原量 102 39.6 115 41.6 102 41.6 58 51.8 38 43.6 中 加量 59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