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道德》笔记.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主讲:段伟文第一章 道德的本质、内容及作用本章要点:道德包括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道德的有机组成部分,职业道德建设受社会的整体道德状况的制约。因此,研究公民道德修养,首先应当对道德进行概略地了解和把握。一、道德的本质(一)道德的含义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一个社会用善恶评价并依靠信念、习俗和社会舆论的力量来维持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既是一种善恶评价,表现为心理和意识现象;又是一种行为规范,表现为行为和活动现象。道德概念的含义有三层意思:一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二是用善恶观念为标准来评价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行为。三是依靠信念、习俗和社会舆论的力量来调整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各种行为的调节机制。(二)道德的本质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和思想上层建筑。道德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反映,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社会意识形态,这就是道德的社会本质。对于社会意识形态即思想上层建筑来说,起着直接决定作用的则是社会经济基础,即同生产力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二、道德的内容与结构(一)道德的内容:道德意识、道德关系、道德活动道德意识包括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理想和道德理论体系等。道德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是被经济关系所决定,所诞生的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个人与个人的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集体与集体的关系,也就是古人所说的“人伦”关系。道德活动包括道德行为、道德评价、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等。道德行为,不道德行为,非道德行。道德评价是根据一定的道德原则或规范,对人们的行为所作出的善恶判断。道德教育是按一定的道德要求、道德理想对人们的品质和性格进行陶冶和铸造,它是道德意识转化为人们的内在品德的重要步骤和环节。道德修养是人们对自己的意识行为所做的自我解剖、自我改造。(二)道德的结构道德体系是由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和道德范畴以及某些特殊领域内的道德要求等因素构成的统一整体。所谓道德原则,是指集中反映社会或阶级的根本要求,从总体上直接回答个人与社会整体的利益关系,在道德规范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并成为区别不同道德类型显著标志的最根本的行为准则。道德原则是人们对待各种社会关系的总的行为善恶准则,而道德规范是人们分别对待某一种重大社会关系的行为善恶准则;道德范畴的含义有广狭之分,从广义上说,是指反映和概括人类道德的各种现象及其特征、关系、方面的本质的基本概念。从狭义上说,是指那些反映和概括道德的主要本质的,体现一定社会整体的道德要求的,并需成为人们的普遍信念而对人们行为发生影响的基本概念。狭义的道德范畴要同时具备三个主要特征:一是必须是反映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整体之间最本质、最主要、最普遍的道德关系的基本概念;二是它的规定性必须体现一定社会整体对人们的道德要求,显示人们认识和掌握道德现象的一定阶段;三是它在实际生活中必须作为一种信念存在于人们内心,并能随时随地地指挥和制约人们的行为。三、道德的特点与作用(一)道德的特点首先,道德的相对独立性:道德的变化同经济关系变化的不完全同步性,道德的发展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道德有自身相对独立的历史发展过程。其次,道德的历史性、阶级性、全人类性和批判继承性。(二)道德的作用对社会现实的认识作用。对社会关系的调节作用。对人们行为的教育作用。对经济基础的巩固作用。第二章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本章要点:所谓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也包括人们对自身在世界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看法,它决定人们以什么样的人生观把握自己,以什么样的价值观面对社会。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把它化为自己的人生观,用以指导自己的认识活动和实践能力,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人生观是指人们对人生意义、人生理想的基本看法和态度。世界观是人生观的理论基础,人生观是世界观在人生问题上的具体运用和体现。我国正处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时期,我们正在经历着一个大改革、大开放、大发展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世界各种精神文化力量相互激荡,各种社会思潮纷然杂陈,以不同的形式冲击着人们的思想,影响着人们的观念,能否“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顶住冲击,坚定信念,关键在于我们能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科学地认识世界,积极地对待人生,正确地实现价值。一、科学地认识世界所谓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也包括人们对自身在世界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看法。它决定着人们以什么样的人生观把握自己,以什么样的价值观面对社会。(一)科学的实践观是科学世界观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把实践理解为“改变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明确地将生产实践活动与其他活动区分开来,同时把生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