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嘴豆及其利用价值.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
18 现代化农业 200 1 年第 1 期 总第 258 期
鹰嘴豆及其利用价值
边生金(黑龙江省讷河市团结乡农业站 讷河 16 134 1)
( )
冯孝良 郑志宝 中国人民解放军 6563 1 部队农场
鹰嘴豆(C icer arietinum L . ) 又名桃豆、鸡 部边缘锯齿状, 叶上有茸毛和疣腺毛, 能分泌
头豆、羊头豆、脑豆子等, 是野豌豆族鹰嘴豆 苦辣味的酸性液体, 内含苹果酸和草酸, 有防
属植物中的一个栽培品种, 因其子粒形状酷 虫作用。蝶形花, 单花序, 腋生, 每个花序通常
似脱毛后的鹰头或鸡头而得名。鹰嘴豆起源 由 1 朵小花组成, 有时也着生 2~ 3 朵花, 花
于亚洲西部和近东地区。我国于 50 年代从前 有白、粉红、浅绿、蓝、紫等色。自花授粉, 异交
苏联引进, 栽培面积不大, 仅在青海、新疆、甘 率仅为 0~ 1. 6% 。一般每株结 30~ 150 个
肃和云南等地有种植。 荚, 荚呈偏菱形至椭圆形, 长 14~ 35 , 宽 8
mm
1 鹰嘴豆的特征特性 ~ 20 , 荚皮厚约 0. 3 。成熟的鹰嘴豆荚
mm mm
鹰嘴豆为 1 年生草本植物。主根系, 入土 膨大, 每荚含 1~ 2 粒种子, 最多 3 粒, 在脐的
最深可达 2 左右, 根系强壮, 大部分根系集 附近有喙状突起, 子粒有白、黄、褐、绿和黑等
m
中在 60cm 以内的土层中。根瘤通常着生在 色。种皮或光滑或皱折, 种脐小呈 白红或黑
主根上, 鹰嘴豆与豌豆族根瘤菌共生。子叶留 色, 合 点 明显, 种 子 长 4~ 12 、宽 4~
mm
土。主茎和分枝通常呈圆形, 主茎长 30~ 8 。百粒重 10~ 75 。
mm g
70cm , 分直立、半直立、披散、半披散 4 种株 鹰嘴豆是长 日照作物, 但对光周期反应
型, 大多数品种为半直立或半披散型, 一次分 不敏感。适应性强, 对土壤要求不严格, 抗旱、
枝在近地面的主茎节位处向上生出, 整株看 耐旱、耐瘠薄能力强。适宜种在较冷凉的干旱
上去象丛生状小灌木。叶由2 片托叶和 1 片 地区和季节, 在我国西北、东北、华北地区均
羽状复叶组成, 复叶互生, 长 5~ 10cm , 由叶 可种植。
柄和 11~ 18 片小叶组成, 小叶对生, 卵形, 前 2 鹰嘴豆的利用价值
收稿 日期: 2000 11 20 鹰嘴豆子粒营养全, 含量高。每 100g 干
表 1 1. 5 高度水田与旱地气温比较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