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血清胆红素水平、血脂的关系.doc

发布:2018-01-30约2.37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血清胆红素水平、血脂的关系 彭伟 王艾萍 (深圳市龙岗区第二人民医院 518000) 【摘要】 目的 初步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血清胆红素水平及血脂的相关性,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2年5—12月进行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120例,根据有无视网膜病变分为无视网膜病变组(NDR)和有视网膜病变组(DR),每组60例。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清胆红素及血脂水平的差异。结果 NDR组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均高于DR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 )。血脂(TG、TCH、LDL-C、HDL-C)的变化。DR组TG、TCH均明显高于NDR组(Plt;0.01),而DR组HDL-C明显低于NDR组(Plt;0.01),但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结论 DR患者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水平均低于NDR者,胆红素作为体内的生理性抗氧化剂,可能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保护性作用。DR的发生发展与血脂异常相关,检测血脂及治疗血脂异常对防止DR的发生发展有益。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胆红素 血脂 相关性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 是糖尿病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合并症之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已成为我国成年人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研究表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与氧化应激密切相关,2型糖尿病患者由于存在高血糖、高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导致自由基生成增加以及抗氧化防御系统功能减弱,产生氧化应激。氧化应激又可进一步损伤胰岛,增强胰岛素抵抗,升高血糖,并导致脂质的过氧化。氧化应激能从多方面影响脂质的代谢,加速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抗氧化治疗有助于病情改善,而胆红素作为机体内的一种天然内源性抗氧化剂,具有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等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选取2012年5—12月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进行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120例,其中男53例,女67例,年龄(76-25)岁,取平均值。所有受试者均符合WHO制定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根据有无视网膜病变将所有患者分为NDR组和DR组,每组60例。排除标准:具有心、肺、血液系统疾病者,肝、胆、胰腺疾病者,急性脑血管病者,近期做手术者,急性感染及其他处于应激状态者。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等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具有可比性。 2.研究方法 (1)眼底检查:应用CR-45NM免散瞳眼底照相机拍摄45deg;眼底后极部彩色照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按照2002年国际分级标准进行诊断。相关检查由专门培训的医师进行。(2)生化指标检测:检测前,受检者晚餐后禁食10-14h,次日空腹采静脉血,3h内分离血清。采用美国Beckman Coulter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内质控品为美国伯乐质控品。 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plusmn;标准差表示,组问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lt;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DR组TG、TCH均明显高于NDR组(Plt;0.01) ;DR组HDL-C明显低于NDR组(Plt;0.01);但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 三、讨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之一,也是患者致盲的主要原因,其确切发病机制还不清楚,目前强调为多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在高糖状态下,蛋白激酶C活化能诱导iNOS表达上调,从而抑制eNOS的表达,进而产生过多的NO。NO的过量生成,可导致细胞内氧自由基增多,表现出细胞毒性和组织损伤,损伤视网膜血管周围细胞,从而引起视网膜内皮细胞和周围细胞的损伤,导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发展。胆红素是一种抗氧化剂,主要由衰老红细胞被破坏后产生的血红蛋白衍化而成。由于整个胆红素分子在氢键的作用下形成卷曲、不对称状态,从而决定了胆红素的抗氧化作用。Stocker的研究表明,无论何种状态的胆红素均具有抗氧化作用,均能够清除自由基、阻止低密度脂蛋白(LDL)被氧化生成氧化型LDL,减轻炎性反应,防止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Yachie A等研究显示,生理浓度下的胆红素具有强抗氧化性,1mol/L DBIL能够清除2mol/L过氧化自由基。本研究结果显示,NDR组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均高于DR组,两组比较差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