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自然环境与农业生态发展相互影响 2.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论自然环境与农业生态发展的相互影响【摘要】:地球上自从有了人类,地球进化的历史便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在人类与大自然艰苦的斗争中。人类不断地进化和完善,人类社会也不断地进步和发展.当人类社会以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存在时,自然生态环境与人工社会环境之间的协调问题便由此产生.自然生态环境与人工社会环境之间相互结合与作用的方式是决定两大环境协调与否最直接而关键的因素.并且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它们的结合与作用方式也是不同的,由此导致它们的协调程度不同。【关键字】:自然环境 农业环境 农业生态 【引言】生态系统与自然环境的交互作用 是生物进化与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生物在生活过程中不断地由环境输入并向其输出物质,而被生物改变的物质环境反过来又影响或选择生物,二者总是朝着相互适应的协同方向发展,即通常所说的正常的自然演替。随着人类活动领域的扩展,对环境的影响也越加明显。在改造自然的/view/384192.htm活动中,人类自觉或不自觉地做了不少违背自然规律的事,同时也在不断损害着自身利益。一、自然环境1.1自然环境的定义自然环境是环绕人们周围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如大气、水、植物、动物、土壤、岩石矿物、太阳辐射等。这些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通常把这些因素划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土壤圈、岩石圈等五个自然圈。1.2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人类是自然的产物,而人类的活动又影响着自然环境。自然环境又环绕着人群的空间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到人类生活、农业生产活动所产生的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质、能量的总体。当然各个区域的自然环境要素及其结构形式是不同的,因此各处的自然环境也就不同。低纬度地区每年接受的太阳能比高纬度地区多,形成热带环境,高纬度地区形成寒带环境。雨量丰沛的地区形成湿润的森林环境;雨量稀少的地区形成干旱的草原或荒漠环境。高温多雨地区,土壤终年在淋溶作用下形成酸性;半干旱草原地带,土壤常呈中性或碱性。不同的土壤特征又会影响植被和作物。同样也影响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二、农业生态2.1农业生态的定义农业生态的定义;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与多样化,人类与环境的关系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近代农业生态研究的范围,除生物个体、种群和/view/46754.htm生物群落外,已扩大到包括人类社会在内的多种类型/view/24042.htm生态系统的复合系统,因此说农业生态(Ecology)是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2.1农业生态的形成生物的/view/103882.htm生存、/view/384192.htm活动、/view/258039.htm繁殖需要一定的空间、物质与能量。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对周围环境某些物理条件和化学成分,如空气、光照、水分、热量和无机盐类等的特殊需要。各种生物所需要的物质、能量以及它们所适应的理化条件是不同的,这种特性称为物种的生态特性。任何生物的生存都不是孤立的:同种个体之间有互助有竞争;植物、动物、微 生物之间也存在复杂的/view/178298.htm相生相克关系。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要,不断改造环境,环境反过来又影响人类。使生物链保持有序的发展,使人类更好地利用资源,发展可利用资源的空间。2.2农业生态的发展2.2.1萌芽期古人在长期的农牧渔猎生产中积累了朴素的农业生产知识,诸如作物生长与季 节气候及土壤水分的关系、常见动物的物候习性等。例如在公元六世纪我国伟大学者孙思邈所写的《齐民要术》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系统的阐述了我国古代关于农业种植技术和方法,同时也是我国早期关于农业生态早期的著作。2.2.2形成期15世纪以后,许多科学家通过科学考察积累了不少宏观农业生态资料。19世纪瑞典博物学家林奈首先把物候学、农业生态和地理学观点结合起来,综合描述外界环境条件对/view/3306327.htm动物和植物的影响。法国博物学家布丰强调生物变异基于环境的影响。德国植物地理学家人/view/34592.htm洪堡)创造性地结合气候与地理因子的影响来描述物种的分布规律。与此同时人们还开展了关于环境因子对作物和家畜生理影响的实验研究。例如,在这一时期中确定了五摄氏度为一般植物的发育起点温度,绘制了动物的温度发育曲线,提出了用光照时间与平均温度的乘积作为比较光化作用的“光时度”指标以及植物营养的最低量律和光谱结构对于动植物发育的效应等。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叶,人类所关心的农业、渔猫和直接与人类健康有关的环境卫生等问题,推动了农业 农业生态、野生/view/2749182.htm动物种群农业生态和媒介昆虫传病行为的研究。由于当时组织的远洋考察中都重视了对生物资源的调查,从而也丰富了/view/610033.htm水生生物学和水域 农业生态的内容。到20世纪30年代,已有不少农业生态著作和教科书阐述了一些农业生态的基本概念和论点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