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如何积累作文素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浅谈小学生如何积累作文素材
?????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就是说,小学生的作文只要能以自己熟悉的事物为素材,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即可。但是,小学生的作文现状并不乐观,许多同学要么三言两语、无话可说,要么“心中有,笔下无”,作文言之无物、套话连篇,缺乏真情实感。究其根本原因是习作素材缺乏,而材料对于写作,就如同粮食对于做饭——“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任何高明的作家或写手,都不可能在头脑空空、毫无积累的状态下写出好的作品,小学生习作更是如此。
小学生应该如何积累作文素材呢?下面就结合自己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谈谈小学生作文素材积累的三条基本途径。
??? 一、观察积累?
??? ? 观察是汲取生活源泉、获得作文素材的重要途径之一。对生活观察得越细致,感受就越深刻,描写的事物才会越生动鲜活。我们生活的空间大至社会、自然,小至学校、家庭处处蕴藏着习作素材,一场雨雪、一顿美餐,一次游戏——四季变化都可入景,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我们生活的环境几乎每天都在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即使每天往返于家庭与学校之间的路上,只要留心观察,也能发现写作的素材:坑洼的小路变成了平坦的水泥路,破旧的房屋改成了气派的高楼……可见,学生写作不是缺乏素材,而是缺少发现。要积累写作素材,学会观察就显得尤为重要。
??写作中的“观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观察,而是作为写作主体认识过程的“观察”。从认识论的角度说,“观察”就是有意识、有目的地知觉自然或社会现象的过程。“观察”并非一般意义的“看”它是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等多种感觉器官共同参与的结果。它自始至终渗透着思维活动。平时,我们要求学生亲自去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摸一摸,尝一尝,想一想等等都是指导学生观察的具体体现。观察的目的在于捕捉客观事物的特征,发现事物的共性与个性,要在观察中有所发现、有所积累,就必须充分调动多种感官的力量,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这样,才能有计划、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事物,全面、准确地认识客观事物,丰富、积累写作的素材。 教学中,指导学生常用的观察方法有: 1、有序观察:观察是有意识的活动,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或从上到下,或由近及远、或由点到面、由表及里……观察的顺序、方位不同,所观察到的情状也就同。正如苏轼看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只有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才能使材料积累循序渐进、条理清楚;写作时步步写来,文章才会层次井然。??? 2、想象观察。这种观察方法就是要启发学生积极动脑,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在众多的观察方法中,想象观察作为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具有强大的创造力,它能从实际自然所提供的材料中,创造出第二自然。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观察中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可以使学生思维更活跃,观察的感受更深刻,材料的积累更丰富。
在观察雪景时,我要求学生一边观察下雪的场面,一边展开联想和想象:飞舞的雪花是什么样子?它远看像什么?近看又像什么?树杈中、电线上的积雪有何不同?房顶上、田野中厚厚的积雪又是什么样子?这场大雪给庄稼、树木,给大自然和农人们又会带来些什么呢?这样,通过具体事物展开联想,学生在作文中不仅将雪中及雪后的景象描写得生动形象,同时还联想到了树木的滋润、庄稼的丰收、空气的净化、环境的保护。大家在欣赏雪景的同时不仅积累了写作素材,而且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3、比较观察:要观察到一个人物或一个事物的本质特征,往往需要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才能掌握人物或事物的特征。不同的人和事物在不同的时间里是有变化的;同一个人或事物,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也有不同的表现。大自然的景物在不同时序节令里更是千变万化,需反复观察、比较才能看得全面、悟得透彻,才能有新的发现。
??? ?4、机遇观察:有些素材的获得可遇而不可求,如地震、洪水、雨雪、海市蜃楼等自然景观,人事纠纷、助人为乐等突发事件,他们不以小作者的意志为转移,或千载难逢,或触手可得,这种观察就不能按计划进行,而是遇到机会,及时观察。这就是所谓的机遇观察。??? ?当然,这些观察方法不是孤立的,他们既独立存在又相互补充、有时还相互融合在一起,必须综合加以运用。掌握了观察的方法,学生就能从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客观事物中汲取丰富的“营养”。
??
二、体验积累???
??所谓体验积累就是引导学生用身心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在实践中积累素材。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只有让学生亲自去实践,去体验,才能掌握第一手资料,把活动的过程、细节及活动的体验、感受把握好,写作时才能表达出真情实感。丰富的生活,真情的体验是积累写作素材的又一重要途径。
(一)、感受多彩的校园生活
????学生的校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内容丰富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