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音乐《牧童》教学设计.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小学四年级音乐《牧童》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音乐课的教学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终身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基础。 《课标》中提到: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应该是演唱教学中的主要目标。对任何一首歌曲,教师都应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歌词内容、音乐特征、歌曲意境等。再用恰当的速度、力度、音色、表情去表现歌曲的情感。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利用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辅助教学,将知识技能与歌曲处理以及欣赏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强化学生的知识积累,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使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活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牧童》是四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地球,我们共同的家》里的第一首演唱歌曲,由王健词、士心曲。曲风欢快,其调式为C大调,由“起承转合”关系的4个乐句组成的乐段结构。起句音区较低,旋律以级进为主,结构上一气呵成,不可划分。 教学对象分析: 经过近几年的教学改革实验,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能力,对音符的时值和附点音符等一些基本知识有了了解和最初的认识,大多数学生对音乐很感兴趣,他们很喜欢上音乐课,对新的知识掌握也很快。由于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在音乐素质上存在着各别差异,采取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环节,层层相扣。 在教学本课时,我诱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尽可能选用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创设情景,让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索,独立获取知识。同时充分利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使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整个教学活动成为师生之间不断进行思维交流与心灵沟通的过程,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教学中通过不同方式的听辨,让学生理解歌曲的情绪以及歌词的内容和特点,在此基础上用自然、真挚的歌声表达歌曲的情感;通过不同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准确地掌握歌曲旋律,唱准歌曲中 四、五度旋律音程;在演唱歌曲中注意乐句间的换气地方。因此我的教法中体现:(1) 审美体验价值(2) 音乐中加强群体意识(3) 变难为易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孩子们全身的感官,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分组合作、质疑探究来突破难点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基本目标: 通过听唱法学唱歌曲,并知道它是捷克斯洛伐克民歌。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教师引导下,采用听唱法由浅入深的教学环节,且层层相扣。力求从听、辨、感等教学活动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 3、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用明亮,清脆的声音演唱歌曲。感受演唱技巧在表达音乐情感中的作用,感受歌曲情绪的细微变化,让学生正确运用音乐表现要素的变化,表达内心的情感。 【教学重点】: 感受体验歌曲的情绪并用明亮、清脆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1, 歌曲中切分节奏的掌握X X X 2, 歌曲中3段歌词中,不同歌词的高音演唱方法 【教具准备】: 钢琴、画片、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学生听音乐走进教室 师生问好 二、 发声练习 1,连音练习 【设计意图:为歌曲中较长乐句的表达做气息准备】 1 2 | 3 4 | 5 4 | 3 2 | 1 —|| Yi a yi a yi a yi a yi 注意:气息下沉,声音连贯,注意音准, 2, 跳音练习 5 3 1 | 5 3 1 || Mi mi mi ma ma ma 注意: 声音断开,并富有弹性。 3,边做手势,边唱音阶 1 2 |3 4 |5 6 |7 1 |1 7 |6 5 |4 3 |2 1 || 三、情境导入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导语:今天老师带大家到一个美丽的地方去玩一玩,闭上你的眼睛,仔细的听听、想想,我们要去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音乐起(播放《牧歌》) 四,指名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主观想象,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我们去的地方是一个什么样儿的地方?你仿佛看见了什么?生答:…… 五,请学生贴出画面 1.师:那让我们把这美丽的地方贴画出来吧 2.点题:师——猜猜看,小羊儿是谁赶来的? 贴出牧童、出示课题 六,学唱歌曲 【设计意图:在反复聆听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