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樊昌信第六版通信原理第3章课件.ppt

发布:2018-06-12约3.76千字共2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通信原理 第3章 信 道 * 第3章 信 道 信道分类: 无线信道 - 电磁波(含光波) 有线信道 - 电线、光纤 信道中的干扰: 有源干扰 - 噪声 无源干扰 - 传输特性不良 本章重点: 信道传输特性和噪声的特性,及其对于信号传输的影响,信道容量。 * 第3章 信 道 3.1 信道的分类 狭义信道 广义信道 * 第4章 信 道 3.2 信道的数学模型 信道模型的分类: 调制信道 编码信道 编码信道 调制信道 * 第4章 信 道 4.3.1 调制信道模型 式中 - 信道输入端信号电压; - 信道输出端的信号电压; - 噪声电压。 通常假设: 这时上式变为: - 信道数学模型 f [ei(t)] e0(t) ei(t) n(t) 图4-13 调制信道数学模型 * 第3章 信 道 因k(t)随t变,故信道称为时变信道。 因k(t)与e i (t)相乘,故称其为乘性干扰。 因k(t)作随机变化,故又称信道为随参信道。 若k(t)变化很慢或很小,则称信道为恒参信道。 乘性干扰特点:当没有信号时,没有乘性干扰。 * 第3章 信 道 3.2.2 编码信道模型 二进制编码信道简单模型 - 无记忆信道模型 P(0 / 0)和P(1 / 1) - 正确转移概率 P(1/ 0)和P(0 / 1) - 错误转移概率 P(0 / 0) = 1 – P(1 / 0) P(1 / 1) = 1 – P(0 / 1) P(1 / 0) P(0 / 1) 0 0 1 1 P(0 / 0) P(1 / 1) 图4-13 二进制编码信道模型 发送端 接收端 * 第3章 信 道 四进制编码信道模型 0 1 2 3 3 2 1 0 接收端 发送端 * 第4章 信 道 3.3信道特性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恒参信道的影响 恒参信道举例:各种有线信道、卫星信道… 恒参信道 ? 非时变线性网络 ? 信号通过线性系统的分析方法。线性系统中无失真条件: 振幅~频率特性:为水平直线时无失真 左图为典型电话信道特性 用插入损耗便于测量 (a) 插入损耗~频率特性 * 第3章 信 道 相位~频率特性:要求其为通过原点的直线, 即群时延为常数时无失真 群时延定义: 频率(kHz) (ms) 群延迟 (b) 群延迟~频率特性 ? ? 0 相位~频率特性 * 第3章 信 道 频率失真:振幅~频率特性不良引起的 频率失真 ? 波形畸变 ? 码间串扰 解决办法:线性网络补偿 相位失真:相位~频率特性不良引起的 对语音影响不大,对数字信号影响大 解决办法:同上 非线性失真: 可能存在于恒参信道中 定义: 输入电压~输出电压关系 是非线性的。 其他失真: 频率偏移、相位抖动… 非线性关系 直线关系 图4-16 非线性特性 输入电压 输出电压 * 第3章 信 道 变参信道的影响 变参信道:又称时变信道,信道参数随时间而变。 变参信道举例:天波、地波、视距传播、散射传播… 变参信道的特性: 衰减随时间变化 时延随时间变化 多径效应:信号经过几条路径到达接收端,而且每条路径的长度(时延)和衰减都随时间而变,即存在多径传播现象。 下面重点分析多径效应 * 第3章 信 道 接收信号可以看作是一个包络和相位随机缓慢变化的窄带信号: 结论:发射信号为单频恒幅正弦波时,接收信号因多径效应变成包络起伏的窄带信号。 这种包络起伏称为快衰落 - 衰落周期和码元周期可以相比。 另外一种衰落:慢衰落 - 由传播条件引起的。 * 第3章 信 道 接收信号的分类 确知信号:接收端能够准确知道其码元波形的信号 随相信号:接收码元的相位随机变化 起伏信号:接收信号的包络随机起伏、相位也随机变化。 通过多径信道传输的信号都具有这种特性 * 第3章 信 道 3.4信道中的噪声 噪声 信道中存在的不需要的电信号。 又称加性干扰。 按噪声来源分类 人为噪声 - 例:开关火花、电台辐射 自然噪声 - 例:闪电、大气噪声、宇宙噪声、热噪声 * 第3章 信 道 热噪声 来源:来自一切电阻性元器件中电子的热运动。 频率范围:均匀分布在大约 0 ~ 1012 Hz。 热噪声电压有效值: 式中 k = 1.38 ? 10-23(J/K) - 波兹曼常数; T - 热力学温度(oK); R - 阻值(?); B - 带宽(Hz)。 性质:高斯白噪声 * 第3章 信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