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不厌百回改,千锤百炼始得金——强化材料作文中心》表格化教学设计.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文章不厌百回改,千锤百炼始得金——强化材料作文中心》表格化教学设计
课题
《文章不厌百回改,千锤百炼始得金——强化材料作文中心》
文体
不限
执教者(单位姓名)
适用年级
八年级、九年级
教
学
目
标
知识
目标
学习点题方法,通过反复修改,强化文章中心。
能力
目标
通过作文互评互改,培养学生的评改意识和作文修改能力,并能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情感
目标
让学生在评改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快乐,培养学生写作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学习点题方法,通过反复修改,强化文章中心。
教学难点
学习点题方法,通过反复修改,强化文章中心。
教学方法
方法指导、小组合作、同改一篇文
教具运用
多媒体平台
课 时 安 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学 生
学生上交《橄榄树和无花果树》材料作文
教 师
总结归纳学生作文的整体情况、准备课件、打印作文稿、安排小组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回顾本次作文要求
总结学生作文情况,指出不足之处。
明确修改方向
进行方法指导——如何点题
巡视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修改指定文章。
找出修改的好的小组进行展示。
展示教师修改的内容
引导学生谈谈修改文章的感受
小结本课学到的方法
作业训练(安排)
教师寄语
阅读《在尝试中成长》一文,找出文中点题的词语和句子规律。
实战训练,同改一篇文(小组合作修改王倩怡同学的作文《我用武装,与你反抗》)
小组修改好后,派代表进行展示
谈谈修改文章的感受
一起回忆小结本节课学习作文点题的方法
课件内容
教后小结
一、传统的作文评改,教师往往关注的是怎样通过评改更好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使学生沿着教师的想法、思路、情感倾向去写作。教师是学生作文的直接的、绝对的评判者,谁优谁劣,全在教师笔下,它割裂了作文教学过程中写与改、导与学的互动性。在整个作文的批改中,学生们大多处于一种游离状态,处于一种第三者的旁观地位,他们本来作为“学习主体”的应有的地位和作用,根本无以体现和发挥。同老师一人批改,学生往往只看自己的分数和评语,一篇作文难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示范性或警示作用,也就意味着一次有计划的作文训练难以达到作文评改的最终目的(举一反三,一次训练达到学生自己在无序状态下多次训练所不能达到的效果,从而真正地大面积增强学生创造力,使他们越写越想写,越写感觉越好。)长此以往导致了学生处于消极被动地接受地位,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得不到发挥,必然导致学生无兴趣也无信心评改作文。而学生互批互改把教师繁琐的批改、微效的劳动变成生动活泼的易为学生接受的效率较高的教学活动。给学生创设一个在实践中跌打滚爬的成长平台,给教师一个充电反思的时间,为师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
二、从整个课堂的落实过程来看,基本达到了“调动学生批改作文的积极性,让学生们充当学习的主人”这一预期目的。作文批改课,一直是语老师们最为头痛,也最感无奈的课。无论是让学生们自由批改,还是面批面改,总体效果都不是太满意。而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按一定章法的进行批改既能让学生的作文可以有更多的阅读人群,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还可以通过批改别人的作文而明白自己作文的长处与不足。
三、修改内容的选择。因为平时很少上规范的作文评改课,又因为所任教的这个班级作文水平不高,这次准备这节课的时候,有很多方面都想讲,但是一节课又仅有40分钟,不可能面面俱到,思前想后,最后确定了把训练点题作为本课的修改重点,因为立意、选材结构安排等那些方面,很难在一节课能让学生有快速的提升。
四、课堂环节的设计。作文讲评课旨在通过讲评学生的习作,让学生明白自己作文的优点和缺点;激发学生有更强的写作欲望和写作兴趣。本节课上,我紧紧围饶这两个目标组织教学。1、回顾题目,小结情况,指出不足。本节课我再次出示习作题目,从多个方面小结学生本次作文的情况。2、欣赏范文,引导评析,感悟习作的方向。本节课我出示一篇中考满分范文,引导学生欣赏、评析,让学生明白如何点题,可以使文章中心突出。3、指导学生进行修改。4、谈感受和收获。
五、不足之处。一节课下来,感觉在小结作文情况时花的时间较多,因为一讲起来,总有很多话想说。在评改环节,毕竟学生平时很少接触,作文评改的意识较薄弱,尽管在安排小组时,我已考虑到此问题,但是在这个环节中依然有一部分学生主动性较差,老是在等待小组的其他成员说怎么修改,自己不动脑筋。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