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玉苹课件第五章-副本精选.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学习目标 1、点火系统概述。2、传统点火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3、无触点电子点火系统。4、微机控制点火系统。5、点火系统常见故障。 5.1 概述 5.1.1点火系统的作用及安装位置 5.1.2点火系统的分类 5.1.3汽车发动机对点火系统的基本要求 5.1.1点火系统的作用及安装位置 1、作用: 根据发动机的作功顺序和点火时间要求,定时向各汽缸火 花塞供给足够高的电压,使其两电极间产生足够能量的电 火花,点燃被压缩的可燃混合气。 2、安装位置: 点火系统的大部分部件通常安装在发动机及其附近,点燃 混合气所用的火花塞安装在对应的气缸内。 5.1.2点火系统的分类 5.1.3汽车发动机对点火系统的基本要求 根据发动机各工况的要求,点火系统应保证在各种使用条件下可靠地点 燃可燃混合气。因此,对点火系统的要求如下: (1)点火系统应能迅速及时地产生足以击穿火花塞电极间隙的高电压。 使火花塞电极之间产生火花的电压称为击穿电压。影响击穿电压的因素 有:火花塞电极间隙,气缸内混合气的压力与温度,电极的温度与极性 ,发动机正常工作时击穿电压一般均在 15 kV以上;发动机在满载低速 时击穿电压为8~10 kV;起动时需 19 kV。考虑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 通常点火系统的设计电压为30kV。 (2)电火花应具有足够的点火能量 正常工作情况下,可靠点燃可燃混合气的点火能量为50~80mJ,起动时 需100 mJ左右的点火能量。 (3)能根据发动机各种工况提供最佳的点火时刻 发动机的温度、负荷、转速和燃油品质等,都直接影响混合气的燃烧速 度。点火系统必须能适应上述情况变化并实现最佳点火时刻的变化。 5.2传统点火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5.2.1传统点火系统的组成 5.2.2传统点火系统的工作原理 5.2.3分电器的认识 5.2.1传统点火系统的组成 3.点火线圈:将电源提供的12 V低压电变成15~20 kV的高压电用是将12V 4.分电器:由断电器、配电器、电容器和点火提前机构等部分组成。各部分作 用如下: ① 断电器:接通与切断点火线圈初级电路。 ② 配电器:将点火线圈产生的高压电按气缸的工作顺序送至各缸火花塞。 ③ 电容器:减小断电器触点火花,延长触点使用寿命并提高次级电压。 ④ 点火提前机构:随发动机转速、负荷和汽油辛烷值变化改变点火提前角。低 压电变为15~25KV高压电。 5.火花塞:产生电火花,点燃气缸内的可燃混合气 工作原理传 点火系统将12v或24v的低压电转变为1000v以上的高压电是由点火线圈和断电器共同完成的,并由配电器分配到各缸火花塞。 统传统点火系点火过程点火系点火过程传统点火系点火过程 传统点火系的电路可分为低压电路和高压电路2部分:低压电路和高压电路。低压电路的作用是控制点火线圈初级电路的通断,使点火线圈内磁场产生突变而使点火线圈次级绕组产生高压电。低压电路主要包括:蓄电池、电流表(有些车辆没有)、点火开关、附加电阻、点火线圈初级绕组、断电器、电容器等。高压电路的作用是在点火线圈初级电路被切断时感生出高压电,击穿火花塞间隙,点燃可燃混合气。高压电路主要包括:点火线圈次级绕组、中心高压线、配电器、分缸高压线、火花塞等。 传统点火系统的工作过程: 1.断电器触点闭合,一次电流增长; 触点闭合时,初级电路通电,初级电流从蓄电池的正极经点火开关、点火线圈的初级绕组、断电器触点臂、触点,搭铁流回蓄电池的负极。 其路径为:蓄电池正极→电流表→点火开关→点火线圈“+开关”接线柱→附加电阻→“开关”接线柱→点火线圈一次绕组→点火线圈“-”接线柱→断电器触点→搭铁→蓄电池负极 2.触点打开,二次绕组产生高电压; 初级绕组通电时,其周围产生磁场。当断电器凸轮顶开触点时,初级电路被切断,初级电路电流迅速下降到零,铁芯中的磁通随之迅速衰减以至消失,在一次绕组中产生自感电动势,达200—300V。故在二次绕组中互感产生与二、一次绕组匝数成正比的高压电动势。达15—20KV。使火花塞两极之间的间隙被击穿,产生火花。 其路径为:二次绕组→附加电阻→点火开关→蓄电池正极→蓄电池负极→高压导线→配电器旁电极→分火头→高压导线→二次绕组 3.高压配电 在断电器触点断分瞬间,次级电路中分火头恰好与侧电极对准,次级电流从点火线圈的次级绕组,经蓄电池正极、蓄电池,搭铁、火花塞侧电极、火花塞中心电极、高压导线,配电器流回次级绕组。 发动机工作期间,断电器凸轮每转一周,各缸按点火顺序轮流点火一次 5.2.3分电器的认识 1、分电器 功用: 接通和切断初级线圈电 路,并按各缸的工作顺序将高 压电适时送至各缸火花塞。 构造: (1)配电器 ① 作用:将点火线圈中产生的 高压电,按发动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