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儿科护理学第二章生长发育.ppt

发布:2019-01-30约3.54千字共11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章 生长发育;主要内容;生长发育的概念:;第一节 生长发育的规律 ;(一)连续性和阶段性;;(二)顺序性;生长发育的顺序性;(三)不平衡性;(四)个体差异 ;第二节 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遗传;性别;营养;疾病;孕母状况;生活环境;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第二节 体格发育评估; 体重是身体器官、系统、体液的总重量。体重是反映体格生长和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小儿营养状况最常用的指标。;正常参考值 出生时:3kg(第1个月增加1 ̄1.5kg) 3月龄: 6kg(约为出生时的2倍) 12月龄: 9kg(约为出生时的3倍) 2岁时: 12kg(约为出生时的4倍) 2 ̄12岁:平均每年增长约2kg ;生理性体重下降:新生儿生后一周内因奶量摄入不足,加之水分丢失、胎粪排出,可出现暂时性体重下降,约减少原来体重的3%~9%,常于生后第7~10日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 ;体重;体重;体重;注意事项 ; 身高是指从头顶到足底的全身长度,是头部、脊柱与下肢长度的总和。身高是反映骨骼发育的重要指标。 3岁以下婴幼儿采用仰卧位测量,称为身长;3岁以后用立位测量,称为身高。 ;正常参考值 出生时:50cm 1岁时:75cm 2岁时:85cm 2岁以后:平均每年增长5 ̄7cm ;身高;估算公式 2 ̄12岁小儿: 身高(cm)=年龄×7+70; 身长包括头部、脊柱和下肢的长度。 人体头部、脊柱、下肢三部分发育速度不一致, 临床上需要分别测量上、下部量以检查其比例关系, 判断疾病更有意义。; 出生时上部量︰下部量=60%︰40% 中点: 出生时在脐上,2岁在脐下6岁在脐与耻骨联合上缘中间,12岁时恰好位于耻骨联合上缘 ;身材异常:低于均值30%以上 见于:甲状腺功能减低 生长激素缺乏 长期营养不良 严重佝偻病等 ;测量方法;注意事项 ;坐高; 出生时约66% 2岁时60% 6个月时64% 6岁时55% 1岁时62% 14岁时53%;坐高;头围;头围;头围;胸围;胸围;胸围;腹围;腹围;上臂围;上臂围;上臂围;(三)与体格生长有关的其它发育;囟门;囟门;囟门;囟门;颈椎前突 (3个月); ;牙齿的发育;牙齿;乳牙萌出顺序;牙齿;牙齿;出牙反应:低热、流涎、睡眠不安、烦躁等 牙齿发育异常:佝偻病、营养不良、甲状腺功能减低等;皮下脂肪;*脂肪组织与肌肉发育 青春期女孩儿脂肪组织发育较快,故女孩儿大多显得比较丰满。 青春期男孩儿肌肉组织发育迅速,故男孩儿大多粗壮。;皮下脂肪;皮下脂肪;二、小儿神经心理行为发育评估;(一)神经系统发育;觅食反射;神经反射发育 出生后即具有一些生理反射如:角膜反射、对 光反射、 吞咽反射终身存在。吸吮反射1岁后消 失。握持反射、拥抱反射2~4月消失。 新生儿、婴儿腱反射较弱,腹璧反射、提睾 反射不易引出,1岁时才稳定。 3~4月婴儿四肢肌张力高,2岁内小儿巴氏征阳性无意义。 ;小儿神经心理行为发育评估; 脊髓 脊髓的发育:出生时已基本成熟,2岁时已接近成人。 小儿脊髓发育相对较长: 新生儿脊髓下端位于第二腰椎下缘 4岁时平第一腰椎。 穿刺时要注意: 婴幼儿:以4-5腰椎间隙为宜。 4岁后: 同成人。 ; 感觉、运动及言语的发育;1.视感知 2.听感知 3.味感知 4.嗅感知 5.皮肤感知 6. 知觉发育; 2个月起可协调注视物体 3 ̄4个月可追寻活动的物体或人 4 ̄5个月开始认识母亲或乳瓶 5 ̄6个月可以注视远距离的物体 18个月时已能区别各种形状;2个月:头眼协调可注视物体 3~4个月:喜欢看自己的手,追寻活动的人或物体 4~5个月:认识母亲、奶瓶 6~7个月:目光可垂直移动,喜鲜艳明亮的颜色 8~9个月:可以注视远距离物体,能看小物体 1.5~2岁:区别各种图形 2岁:区别垂直线与横线 5岁:区别颜色 6岁:深度视觉充分发育,视力1.0 ; 新生儿时期检查可见婴儿眼睛随体位移动,竖抱时眼张,平抱时眼闭,成玩偶眼睛现象。 ; 以下情况提示视觉障碍可能:婴儿不注视母亲;眼球不断摆动,对鲜艳颜色注视短暂;对细小物品无兴趣;4个月仍不看自己的手;眼球震颤、斜视。 ;2.听感知;听觉发育 听觉发育对语言发育有重要意义 出生:听力差 3~4个月:定向反应 6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