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技术5正弦交流电路的功率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谐振曲线讨论(之一) 结论:R的变化引起 变化 R愈大 愈小(选择性差) R愈小 愈大(选择性好) R小 R大 不变, 变化。 (1) 不变 即LC不变 R改变 改变 (2) 分析: (1) 不变 即U、R不变 (2) 改变 结论:LC 的变化引起 变化 L 变小或 C 变小 变大 L 变大或 C 变大 变小 谐振曲线分析(之二) 不变, 变化。 谐振曲线分析(之三) 结论:Q愈大,带宽愈小,曲线愈尖锐。 Q愈小,带宽愈大,曲线愈平坦。 分析: 不变, 不变 (LC)、R 不变, 如何改变 或 ? 可以 证明: 可见 与 Q 相关。 不变, 变化。 不变, 串联谐振时的阻抗特性 容性 感性 收音机接收电路 接收天线 与 C :组成谐振电路 将选择的信号送 接收电路 串联谐振应用举例 组成谐振电路 ,选出所需的电台。 为来自3个不同电台(不同频率)的电动势信号; 已知: 解: 如果要收听 节目,C 应配多大? 问题(一): 结论:当 C 调到 150 pF 时,可收听到 的节目。 问题(二): 信号在电路中产生的电流 有多 大?在 C 上 产生的电压是多少? 已知: 解答: 所希望的信号 被放大了64倍。 当 时 领先于 (容性) 谐振 当 时 理想情况:纯电感和纯电容 并联。 当 时 落后于 (感性) 二、并联谐振 或 理想情况下并联谐振条件 * * 3-7正弦交流电路的功率 一、瞬时功率 + - N u i 0 ωt u i p 若 网络N吸收的瞬时功率 ( ) ( ) i u t t UI ui p y w y w + + = = sin sin 2 j y y w cos ) 2 cos( UI t -UI i u + + + = p0 表示网络N吸收能量 p0 表示网络N释放能量。 当|?|↑时,p的正的部分↓ 负的部分↑ 常数部分↓ 当|?|↓时,p的正的部分↑ 负的部分↓ 常数部分↑ 当|?| =π时,p的正、负部分相等,常数部分=0 而? =0时,总有 p≥0 纯电阻时: 纯电感时: 纯电容时: 任何时刻pR≥0 ,所以电阻R为耗能元件。 而pL、 pC 正负半轴对称, L和C为非耗能元件。 单位:瓦(W)、千瓦(kW) cos? —功率因数 ? —功率因数角 纯电阻时: 纯电感时: 不耗能 纯电容时: 不耗能 二、有功功率(平均功率) 三、无功功率 单位:乏 var 电压超前电流,为感性电路 电压滞后电流,为容性电路 纯电感: 纯电容: 四、视在功率 如变压器的容量为1000VA,额定工作状态下: 如cos? = 0.5 ,则P=1000×0.5=500W 如cos?=1 , P=1000W 五、复功率 如端口处 + - N 单位:伏安(VA) 网络N吸收的复功率 复杂电路中的功率满足 P = P1+P2+…… Q = Q1+Q2+…… …… 但 S?S1+S2+…… 单位:伏安(VA) Z1为感性 Z2为容性负载,P2=10KW, cos?2 = 0.9。 求总的有功、无功、视在功率和功率因数。 Z1 Z2 解: 总的有功 P1=20KW, cos?1 = 0.85; 例Z1为感性负载, 总的无功 总的视在功率 功率因数 Z2为容性 问题的提出:日常生活中很多负载为感性的, 其等效电路及相量关系如下图。 u i R L COS ? I 当U、P 一定时, ? ? 希望将 COS ? 提高 P =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