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细菌-各论-05-分枝杆菌属、棒状杆菌属.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医学微生物学-细菌-各论-分枝杆菌属、棒状杆菌属
01、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
主要特征:①细长稍弯的G+杆菌,有分枝生长的趋势;
②细胞壁含有大量脂质(与细菌染色性与致病性密切相关);
③染色困难,一经着色则可抗盐酸酒精脱色,故又称抗酸杆菌;
④生长缓慢,营养要求高;
⑤无鞭毛、无芽孢,不产生毒素,致病性与菌体成分有关;
⑥所致疾病多呈慢性感染,常伴有肉芽肿,并有破坏性组织病变;
分支杆菌属的分类:
分类 生长特征 主要对人致病的分枝杆菌 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 生长缓慢 结核分枝杆菌、牛分枝杆菌 非结核分枝杆菌 Ⅰ组 生长缓慢,光产色 堪萨斯分枝杆菌、海分枝杆菌 Ⅱ组 生长缓慢,暗产色 瘰疠分枝杆菌 Ⅲ组 生长缓慢,不产色 鸟-胞内分枝杆菌 Ⅳ组 生长快速 偶发分枝杆菌 麻风分枝杆菌 人工培养基上不生长
02、结核分枝杆菌(M.tuberculosis):
俗称结核杆菌(tubercle bacillus),是引起结核病的病原菌,可侵犯全身各组织器官,以肺结核最多见,结核病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再现传染病。
㈠生物学性状:
①形态:细长微弯杆菌,分枝状排列或聚集成团,无鞭毛,无芽孢,含较厚荚膜,对菌体有一定保护作用;
细胞壁脂质含量较高,特别是有大量分枝菌酸,抗酸染色呈红色(阳性,发生L型变异后呈抗酸阴性);陈旧病灶或培养物中可发生L型变异,出现多种形态,Much颗粒
②培养:专性需氧,对营养要求高,PH偏低(6.4-7.0),生长缓慢(细胞壁高含量脂质影响应营养物质吸收),结核分枝杆菌分离培养常用罗氏固体培养基,其营养丰富(含蛋黄、马铃薯等),还含有孔雀绿(染料)等抑制杂菌生长物质,接种后2-4周出现肉眼可见菌落;
菌落:罗氏培养基:乳白色或米黄色,干燥坚硬,呈颗粒状、结节状或花菜状,不透明;
液体培养基:粗糙皱褶菌膜;
③生化反应:不发酵糖类;可合成烟酸、还原硝酸盐;
热触酶实验对区别结核和非结核分枝杆菌有重要意义:结核分枝杆菌触酶实验多阳性,热触酶实验阴性;非结核分枝杆菌多数两种实验均阳性;
④抵抗力:四怕:对乙醚(脂溶剂)、湿热、紫外线、多种抗痨药敏感;
四不怕:耐干燥、耐酸碱、耐染料、耐青霉素等抗生素(无作用靶点);
⑤变异性:易发生形态、菌落、毒力、免疫原性和耐药性变异。
毒力变异:卡介苗(BCG)作为预防结核病疫苗;
抗药性变异:易发生耐药性,注意联合用药;
L型变异:与结核久治不愈、反复发作和病情恶化有关;
㈡致病性:
①致病物质(与菌体成分有关):
①脂质:占细胞壁干重60%,含量越高、毒力越强,其与蛋白质或多糖形成复合物,是主要致病物质;
①分枝菌酸:与抗酸性有关;
②磷脂:可促使单核细胞增生,使炎性病灶中巨噬细胞转变为类上皮细胞,形成结核结节;抑制蛋白酶的分解作用,使病灶不完全分解,形成干酪样坏死;
③索状因子:有毒株产生。可破坏线粒体膜,影响细胞呼吸(能量代谢);抑制中性粒细胞游走和吞噬;引起慢性肉芽肿;
④蜡质D:为一种肽糖脂,其与分枝菌酸形成复合物可引起IV型(迟发型)超敏反应;
⑤硫酸脑苷脂:抑制吞噬细胞中吞噬体与溶酶体融合,是造成不完全吞噬主要原因,造成胞内感染;
②荚膜:与吞噬细胞表面的CR3结合,有助于菌体粘附与入侵,降解宿主组织中的大分子物质,为菌体提供营养,并防止宿主的有害物质进入菌体;
③蛋白质:有抗原性,与蜡质D结合能诱发超敏反应,在结核结节的形成中发挥一定作用;
②所致疾病:结核病;
①感染方式:经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肤损伤侵入;
②所致疾病:疾病种类多样化,以肺结核为最多见;
③肺部感染:结核分枝杆菌通过飞沫、尘埃经呼吸道进入肺泡,引起肺结核;
①原发感染(首次感染):多发于对无抗结核免疫力人群,主要是儿童。进入肺泡的结核分枝杆菌被巨噬细胞吞噬后不能完全杀菌,其在巨噬细胞内大量繁殖导致细胞死亡崩解,大量释放的结核分枝杆菌引起肺部渗出性炎性病灶(原发灶),原发灶内的结核分枝杆菌经淋巴管扩散引起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肿大,称为原发综合征。90%以上原发感染可钙化或纤维化而自愈,病灶内少数细菌可长期潜伏称为内源性感染来源。少数免疫低下患者,细菌可经血循环或淋巴系统播散至全身,引起全身粟粒型结核或结核性脑膜炎;
②原发后感染:多见于成年人,多为内源性感染,由于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有特异性免疫力,病灶多局限,不易累及周围淋巴结,易形成结核结节,发生纤维化或干酪样坏死;
④肺外感染:部分患者结核分枝杆菌可经血液循环、淋巴液扩散,侵入肺外组织形成结核,如脑、肾结核等;痰菌被咽入消化道或食用消毒不严格的牛奶,也可引起肠结核、结核性腹膜炎等;肺外感染大多数与结核分枝杆菌L型有关;
③免疫性:
①免疫机理:结核杆菌是胞内感染菌,机体抗结核免疫主要为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