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居民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我国居民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
关键词:居民消费水平 居民可支配收入 恩格尔系数 消费物价指数
选题背景和意义与投资和出口相比,消费是最基础、最不可代替的因素,它是决定一国经济能否持续稳定增长的关键我国居民的消费率过低而储蓄率过高,消费增长的速度落后于经济增长速度,导致消费、投资与净出口的结构失衡。投资和净出口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但外需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会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麻烦,过分倚重外需拉动经济增长不是长久之计;而通过扩大投资特别是加大政府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虽然短期内可直接拉动经济增长,但将来仍然会出现内需不足的问题,经济仍将面临停滞的危险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大国,要保证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从长远来看只能依靠消费,尤其是依靠居民消费来拉动经济。U型形状的变化。
刘慧敏(2013)研究表明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我国居民消费水平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物价水平存在以下关系:城镇居
民可支配收入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为正向的 0.27倍,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为正向的 0.97倍,物价水平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为负向的 1.07倍。
王金安(2014)研究发现可支配收入是影响中国居民消费的最主要因素;股票和房地产资产虽然对消费也有显著影响,但是作用较小;居民收入差距对消费的影响不可小觑;医疗、教育和住房制度改革直接导致居民消费支出的减少并对资产的财富效应大小产生影响。
实证研究
(一)、模型依据
消费水平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人们在消费过程中对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满足程度。本文以分析居民消费水平为目的,同时考虑了其他一些指标的分析需要,根据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构思,在建模时作了如下处理:
(1)该模型为线性模型。
(2)主要采集的样本是1995年至2014年20年间的完整数据
(3)模型中将居民消费水平作为被解释变量,根据经验引入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消费物价指数、税收、国内生产总值,以求能使模型具有更高的可操作性。
(二)、确定变量
在现实生活中,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很多。例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收入水平、消费物价指数、利率水平、收入分配状况、消费者偏好、国民可支配收入、消费信贷状况、未来消费预期及风俗习惯等。考虑到我国经济的实际情况和样本数据的可取得性,本文选择了以下一些因素决定居民消费水平: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消费物价指数(CPI)、税收、国内生产总值(GDP)。
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居民家庭在调查期获得并且可以用来自由支配的收入。即工资收入中扣除掉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公积金、个人所得税等剩下的那部分它标志着居民即期的消费能力这个指标增长得越快,就反映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越快,反映他的消费能力就越强
消费物价指数(CPI):是一个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购买的消费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它是度量一组代表性消费商品及服务项目的价格水平随时间而变动的相对数,是用来反映居民家庭购买消费商品及服务的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它是税收是国家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公共权力,按照法律所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强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特定分配方式。税收作为一种经济手段,不仅承担着为公共物品的提供筹资的职能,还承担着调节微观经济主体经济活动的职能。税收会通过改变或影响纳税人的选择来影响消费量或者消费种类。税收作为一种操作性较强的政策工具可以对纳税人的行为产生影响从而对消费品的组合和数量同时进行调节。因此,扩大消费可以从税率的变化和税种的选择入手。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1:居民消费水平与相关影响因素数据表
年份 居民消费水平(元) 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元) CPI(上年=100) 税收(亿元) GDP(亿元) 1995 2355 5860.7 117.1 6038.04 60793.73 1996 2789 6765 108.3 6909.82 71176.59 1997 3002 7250.4 102.8 8234.04 78973.03 1998 3159 7587.1 99.2 9262.8 84402.28 1999 3346 8064.3 98.6 10682.58 89677.05 2000 3632 8533.4 100.4 12581.51 99214.55 2001 3887 9226 100.7 15301.38 109655.2 2002 4144 10178.4 99.2 17636.45 120332.7 2003 4475 11094.4 101.2 20017.31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