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PLC编程方法﹝状态法﹞.ppt

发布:2017-04-30约1.88千字共4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7章 PLC应用系统设计及实例 ;7.1 应用系统设计概述 ;7.2 PLC应用系统的设计 ;2. 设计步骤 ;7.2.2 PLC的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及调试 ;7.2.3 PLC程序设计常用的方法 ;2. 继电器控制电路转换为梯形图法 ;【例7-1】图7-1为电动机Y/△减压起动控制主电路和电气控制的原理图。;;;当n-1为活动步时,转换条件b成立,则转换实现,n步变为活动步,同时n-1步关断。由此可见,第n步成为活动步的条件是: Xn-1=1,b=1; 第n步关断的条件只有一个Xn+1=1。用逻辑表达式表示功能流程图的第n步开通和关断条件为: 式中等号左边的Xn为第n步的状态,等号右边Xn+1表示关断第n步的条件,Xn表示自保持信号,b表示转换条件。; 【例7-3】根据图7-5所示的功能流程图,设计出梯形图程序。将结合本例介绍常用的编程方法。; 【例7-3】根据图7-5所示的功能流程图,设计出梯形图程序。将结合本例介绍常用的编程方法。; 【例7-3】根据图7-5所示的功能流程图,设计出梯形图程序。将结合本例介绍常用的编程方法。;(2)选择分支及编程方法 ;(2)选择分支及编程方法 ;【例7-4】根据图7-13所示的功能流程图,设计出梯形图程序。;【例7-4】根据图7-13所示的功能流程图,设计出梯形图程序。;【例7-4】根据图7-13所示的功能流程图,设计出梯形图程序。;(3)并行分支及编程方法。 ;【例7-5】根据图7-19所示的功能流程图,设计出梯形图程序 ;【例7-5】根据图7-19所示的功能流程图,设计出梯形图程序 ;【例7-5】根据图7-19所示的功能流程图,设计出梯形图程序 ;(4)循环、跳转流程及编程方法 ;在顺序功能图中只有两步组成的小闭环如图7-24a所示,因为M0.3既是M0.4的前级步,又是它的后续步,所以对应的用起保停电路模式设计的梯形图程序如图7-24b所示。从梯形图中可以看出,M0.4线圈根本无法通电。解决的办法是:在小闭环中增设一步,这一步只起短延时(≤0.1s)作用,由于延时取得很短,对系统的运行不会有什么影响,如图7-24c所示。 ;7.2.4 PLC程序设计步骤 ;7.3 应用举例 ;7.3.1 AA001电机控制 ;2. SFC;;7.3.2 AA002空气压缩机控制 ;; 3. SFC设计 ;7.3.3 AA010交通灯控制 ;;7.3.4 水塔水位的模拟控制实训 ;2. I/O分配 输入 输出 SB1:I0.1 L1:Q0.1 SB2:I0.2 L2:Q0.2 SB3:I0.3 SB4:I0.4;7.4 S7-200系列PLC的装配、检测和维护 ;2. PLC的配线 ;1)交流电源接线安装;2)直流电源安装 ;(2)I/O接线和对扩展单元的接线 可编程控制器的输入接线是指外部开关设备PLC的输入端口的连接线。 输出接线是指将输出信号通过输出端子送到受控负载的外部接线。 I/O接线时应注意: I/O线与动力线、电源线应分开布线,并保持一定的距离,如需在一个线槽中布线时,须使用屏蔽电缆; I/O线的距离一般不超过300m; 交流线与直流线,输入线与输出线应分别使用不同的电缆; 数字量和模拟量I/O应分开走线,传送模拟量I/O线应使用屏蔽线,且屏蔽层应一端接地。 PLC的基本单元与各扩展单元的连接比较简单,接线时,先断开电源,将扁平电缆的一端插入对应的插口即可。PLC的基本单元与各扩展单元之间电缆传送的信号小,频率高,易受干扰。因此不能与其他连线敷设在同一线槽内。;7.4.2 PLC的自动检测功能及故障诊断 ;7.4.3 PLC的维护与检修 ;7.5 PLC应用中若干问题的处理 ;(2)硬件编码,PLC内部软件译码。 ;(3)输入点??并。 将功能相同的常闭触点串联或将常开触点并联,就只占用一个输入点。一般多点操作的起动停止按钮、保护、报警信号可采用这种方式。;2. 减少输出点的方法 (1)在可编程控制器输出功率允许的条件下,可将通断状态完全相同的负载并联共用一个输出点。 (2)负载多功能化 。一个负载实现多种用途,如在PLC控制中,通过编程可以实现一个指示灯的平光和闪烁,这样一个指示灯可以表示两种不同的信息,节省了输出点。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