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摩擦力教学课件分解.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方法 思路 例证 根据平衡条件进行 判断 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则根据平衡条件确定静摩擦力方向 如图所示,物块A、B叠放在一起,在外力F的作用下,A、B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判断B对A的摩擦力的方向. 分析:隔离物块A,A做匀速直线运动,其受外力向右,根据平衡条件,A必受一方向水平向左的力与F平衡,所以B对A的静摩擦力水平向左 如图所示,用力F去拉叠放在一起的两物体A、B,但没有拉动,两物体仍然保持静止状态,则( ) 例2 A.B物体受到A物体的静摩擦力的作用,方向与F方向相同 B.B物体受到A物体的静摩擦力的作用,方向与F方向相反 C.A物体受到地面的静摩擦力作用,方向与F方向相同 D.A物体受到地面的静摩擦力作用,方向与F方向相反 【思路点拨】 解此题关键有两点: (1)两物体之间是否有静摩擦力产生,关键是看两个接触的物体之间是否同时有挤压和相对运动趋势. (2)要确定静摩擦力的方向,必须明确两物体间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 【精讲精析】 (1)以B为研究对象,分析A对B的静摩擦力 (2)以A为研究对象,分析地面对A的静摩擦力 【答案】 D 【规律方法】 假设法是判断物体间有无静摩擦力的有效方法.在假设物体间接触面光滑的情况下,若物体间不发生相对运动,则无相对运动趋势,也就不存在静摩擦力;若发生相对运动,则有相对运动趋势,也就说明存在静摩擦力. 互动探究 若上题中力F作用在B上且两物块仍静止,试分析A、B受摩擦力情况. 解析:对于B物块,假设A、B之间接触面光滑,在力F作用下,不可能保持静止状态,将会向左运动,故B相对A有向左运动的趋势,所以物块B受到物块A对它向右的静摩擦力作用.对于A物块,由于A给B一个向右的静摩 擦力作用,根据力的相互性,B物块将给A物块一个向左的静摩擦力作用.假设A与地面间光滑,A物块将在此静摩擦力作用下向左运动而不可能处于静止状态,因此A物块受到地面对它向右的静摩擦力作用.综上分析,B物块受到A物块对它向右的静摩擦力作用,A物块受到B物块和地面对它的两个静摩擦力作用. 答案:见解析 滑动摩擦力 公式法f=μN N是两个物体之间的压力,称为正压力(垂直于接触面的力),它不是物体的重力.许多情况下要结合物体的平衡条件等加以确定 式中的μ是动摩擦因数,大小与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材料特性与表面状况有关,与接触面的大小无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无关,与接触面的大小也无关 二力平衡法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匀速直线运动、静止)时,根据二力平衡条件求解 静摩擦力 大小:0≤f≤fmax,可由受力情况及二力平衡的条件来确定,静摩擦力的大小总等于使物体发生相对运动趋势的外力的大小,fmax为最大静摩擦力,大小等于物体刚要运动时所需要的沿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的外力,其值略大于滑动摩擦力,一般认为两者相等 特别提醒:(1)计算摩擦力时,应先判断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 (2)静摩擦力用平衡条件计算,其大小只与平行于接触面方向的力有关,与垂直接触面方向的力无关. (3)滑动摩擦力用f=μN计算或用平衡条件计算,其大小只与垂直接触面方向的力有关,与沿接触面方向的力无关. 用20 N的水平力在水平地面上拉重60 N的物体时,物体恰能被拉动;物体运动后只需18 N的拉力即可使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该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若用15 N的水平力拉该物体,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_;若用30 N的水平力拉该物体,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_;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________. 例3 【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时按以下思路分析: 【精讲精析】 水平力为20 N时恰能拉动,说明最大静摩擦力fmax=20 N.若用F1=15 N的力拉物体,由于F1fmax,故物体不会相对于地面滑动,物体受静摩擦力的作用,由二力平衡得物体此时受到的摩擦力f静=F1=15 N,又因为物体运动后只需18 N的拉力即可使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f滑=18 N,当用F2=30 N的力拉物体时,F2fmax,物体受 【答案】 15 N 18 N 0.3 变式训练 2.重100 N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5,最大静摩擦力为30 N.今用一水平拉力F作用于木块,当F的大小由8 N增大到28 N的时刻,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_;当F大小由35 N减小到28 N的时刻,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_. 解析:当F的大小由8 N增大到28 N时,拉力大小还小于最大静摩擦力,故物体仍静止不动,摩擦力为静摩擦力,由二力平衡可知,此时的静摩擦力大小为28 N;当F大小为35 N时,拉力大于最大静摩擦力,故物体做加速运动,当F减小到28 N时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