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长期住院病患的护理安全隐患探讨.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精神科长期住院病患的护理安全隐患探讨
吴德凤 (江苏盐城阜宁三院 224400)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0-0382-02
【摘要】目的 探讨精神科长期住院病患在护理全过程中,可能发生不安全护理因素,采取有效防范措施,避免不安全事件在医疗护理过程中发生, 结论 护理安全在精神科具有非常重要作用。
【关键词】精神科 长期住院 护理安全 隐患
1 精神科长期住院患者安全隐患分析
1.1 病人自身
1.1.1 病人精神症状导致的安全隐患。有些长期住院病人由于病情好转,由治疗量转为维持量,住院时间长有可能再次发病,未及时发觉,在病态思维的支配下,如被害妄想、幻听、罪恶感、被控制感而出现的自杀、逃跑、伤人、毁物等行为;
1.1.2 康复期病人存在思想顾虑的安全隐患,因病情好转而思念亲人,惦念家务或工作,,不知何时出院,见其他病患出院而不安心住院而逃跑,或产生强烈自卑感而采用极端手段寻求解脱.
1.1.3 躯体疾病的安全隐患。长期住院如突发脑血管意外,急复症等疾病不能向医务人员正常反映,延误治疗,或年老体弱,机体功能衰退,营养缺乏失去自我安全防范的患者,容易产生病人摔倒受伤。
1.2 医院设施因素
1.2.1 设施方面的安全隐患。为追求美观而忽视不安全因素存在,楼房门窗未加护栏,让患者易发生自缢的房柱,洗池台过高,地面滑缺乏扶手,室内有裸露的电线,未设专用的躁动房间,均易造成事故的发生。
1.2.2 病区内的危险物品摆放不规范,病房门上未设观察窗。长期住院病患对医院环境设施情况比较熟悉。
1.3 护理人员
1.3.1 不遵守规章制度,责任心不强,在护理过程中,机械执行医瞩,不善于观察病情变化,对长期住院病患不重视,病人出现异常先兆不能及时发现,或擅离职守,岗上睡觉;均可能导致差错事故的发生。
1.3.2 法制观念淡薄,轻视护理文书书写,生命体征未测凭感觉记录,与医嘱及医生的病程记录不一致,不能准确的记录相关的治疗和护理变化,或记录千篇一律,不能反映病人的特有表现,使记录失去了意义。
1.3.3 护理人员压力大。由于精神专科的特殊性,风险过多;夜班频繁、待遇较低,社会偏见等,而致不能用心,热情投入工作,护士不良心理因素也是诱发各种护理差错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护士情绪波动大,注意力不集中,对病人态度粗暴,无端发脾气,可给病人身心带来不安全的结果或不安全感,以致发生护患纠纷。
1.4 病人家属
1.4.1 家属对精神疾病认识不足导致的安全隐患。如家属担心把病人接回家,又开始出现冲动、伤人毁物和逃跑的现象,就不敢把病人接回家,不能理解病人的病态行为,缺乏耐心出现打骂病人;有的家属甚至很少来探视病人,让病人自己觉得没人要了,会失去对生活的信心。
1.4.2 家属不遵医行为导致的安全隐患,对护理人员的告知不重视、不遵守借探视之机私自带严禁危险品交予病人等,或不负责任对病人承诺出院时间,承诺无法兑现时,病人容易冲动逃跑或自杀等。
1.5 医护配合
1.5.1 有的医生对病情了解不够深入。不能根据病人的病情变化调整护理级别和“三防”的重点内容,使护士在作“三防”观察时缺乏重点,疏于监管,病人容易伤人毁物逃跑。
1.5.2 有的医生对护士反映情???不够重视,凭感觉用抗精神病药,药量过大或增量过快,极易造成猝死事件的发生;用药不准确或药量不够,极易造成某些病人精神症状迟迟不能控制,增加了事故发生的机会。
2 讨论
护理安全是精神科护理工作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护理人员护理精神障碍病人的重要环节。精神障碍病人因受症状支配,常可出现冲动、伤人、自残、毁物、外逃、乱跑等特殊行为,尤其是长期住院病患大多数无家可归,家人关心不够,护理人员稍有不慎,就可出现意外,乃至危及病人生命。因此,要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增强责任心,制定一套完善、系统、有效、科学的规章制度。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护理文书书写质量。加强病房设施管理尤其重要,消除其安全隐患。定期安全检查,发现门窗、水电等设施损坏及时维修。病人服药要严格查对,防止积存后顿服或少服而症状不能控制。加强健康教育,提高病人及家属的遵医行为,宣传精神卫生知识,告知注意事项。在生活上多关心病人,多和他们接触交流,以减少危险因素的发生。精神科做好长期住院病患的安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