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学1张旭东 第七章.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七章 回复与再结晶
金属材料晶过冷变形后处于亚稳定状态。
对冷变形后的材料进行加热处理时,原子扩散能力增强,
金属将依次发生回复、再结晶和晶粒长大。
消除残余应力 组织和性能发生变化
1
7.1 形变金属及合金在退火过程的变化
7.1.1 显微组织的变化
如果将冷变形后的合金加热到0.5Tm附近保温,则组织
变化过程为:
2
3
7.1.2 储存能释放与性能变化
储存能:存在于冷变形金属内部的一小部分(~10%)变形
功。
存在形式:弹性应变能(3-12%)
位错和点缺陷(80-90%)
储存能的释放:原子活动能力提高,迁移至平衡位置,储
存能得以释放。
4
A:纯金属
B:不纯??属
C:合金
5
6
7.2 回 复
回复的机制在不同温度阶段有所不同。
约化温度:
TH? T T m
0.3?T ? 0.5 T ? 0.5
0.1?TH ? 0.3 H H
低温回复 中温回复 高温回复
7.2.1 回复机制
一般认为是点缺陷和位错在退火过程中发生运动,从而改变
7 了它们的组态和分布。
低温回复的机制主要是过剩点缺陷的消失,趋向于平衡空
位浓度。主要通过点缺陷的复合、聚集及向边界和位错迁
移。
中温回复的机制主要是位错滑移导致位错重新组合;异号
位错会聚而互相抵消以及亚晶粒长大。
高温回复的机制是包括攀移在内的位错运动和多边化,以
及亚晶粒合并。
亚晶界
多边形化条件
形变使点阵弯曲
滑移面上塞积同号刃型位错
8
温度足以使刃型位错攀移
7.2.2 回复动力学
回复是高能态向低能态转变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热激活。
?s?? s? ?
1?R ? r 0
?s?m ? s? 0 ?
s?0-充分退火后的屈
服强度
s?m-冷变形后的屈服
强度
9
s?r-回复后的屈服强
度
回复动力学特点:
(1)回复过程没有孕育期,随着退火的开始进行,发生
软化。
(2)在一定温度下,初期的回复速率很大,以后逐渐
变慢,直到最后回复速率为零。
(3)每一温度的回复程度有一极限值,退火温度越高,
这个极限值也越高,而达到此极限所需时间则越短
(4)回复不能使金属性能恢复到冷变形前的水平。温
度越高越接近变形前的水平。
10
(1-R)与形变造成的缺陷体积密度Cd成正比关系:
1?R ? B ? Cd
随着时间变化:
d?1? R? dC
?B ? d
dt dt
缺陷的运动是热激活过程,由阿仑尼乌斯(Arrhenius)方程
描述:
dCd ?Q RT
? ?A ? C ? e Q为激活能
dt d
11 d?1? R?
? ? ?A??1 ?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