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从虚辩证治疗干燥综合征一例.doc

发布:2017-09-01约1.79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从虚辩证治疗干燥综合征一例【中图分类号】 R259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4-0294-01 干燥综合征属全球性疾病,是一种以侵犯唾液腺和泪腺等外分泌腺体为主的慢性自身免疫疾病,病因与发病机制迄今未明,其发生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1]。笔者跟随导师出诊一年余,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从虚辩证治疗干燥综合征可收到很好疗效,现列举从虚证之气阴两虚型辩证一例介绍如下。 病例:安某,女,55岁。两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口干、舌燥,眼睛有涩感,倦怠,自服中西药效果不明显。一月前上述症状加重,口唇干燥有裂纹,口腔溃疡,面色无华,眼涩,有异物感,视物不清,眼易疲劳,鼻干,活动后觉胸闷气短,乏力,纳差,手足心热,少寐,舌红,少苔,有裂纹,脉弦细数。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正常,血小板67 ×109 / L,血沉15mm / h,类风湿因子(+), 肝肾功能正常; ANA: 胞浆颗粒型1 ∶1000,抗着丝点抗体型1:3200,抗SS - A 抗体( + )、抗SS - B 抗体( + )。中医诊断为燥证,证属气阴两虚,西医诊断为干燥综合征。治以益气养阴润燥为主。西药予帕夫林,日二次,口服,中药处方:生黄芪20g,麦冬20g,五味子15g,黄精20g,石斛20g,寄生20g,玄参20g,忍冬藤10g,当归10g,白芍10g,丹皮15g,菊花5g,炒麦芽10g,合欢15g,何首乌20g,予玖付水煎服,半月后复诊,口干目涩症状较前好转,服药无不良反应,患者舌红,齿印,苔白,脉弦,上方基础上芦根改30g,加熟地30g,又服陆付。经两个月治疗后,疗效明显。 讨论:干燥综合征常常以口干、眼干为主要首发临床表现,多见于女性。中医隶属燥病范畴。刘完素云:”诸涩干涸,干劲皴裂,皆属于燥。”[2]本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西医多采用对症治疗,治疗用免疫抑制剂、激素类药物,其长期使用副作用大,且对于口干眼涩的症状没有明显改善,故结合中医从虚辩证论治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症状有着其优越性。吴氏等[3]认为,本病病机多由于先天禀赋不足,五脏赢弱,气虚血少,燥热内生,阴津亏虚而发病,”燥胜则干”,也有人将其列在”虚劳”的范畴。马武开[4]指出,女子以阴血为本,40岁以后女子天癸渐竭,以致冲任空虚,正气抗邪能力显着减低,燥邪乘虚入侵;或湿邪热毒、风寒湿气入里化燥伤阴;或脏腑失调,阴虚阳盛,阴伤津亏,燥热变生,发为燥痹。燥证的发生与津液代谢失调有关。明代张景岳提出:燥胜则伤阴。津液属阴,阴虚则津少,阴虚津液不能上承;气与津液的关系密切,气能生津,气旺则津充,气机调畅则津液的输布排泄正常,反之,若气虚,气机不畅,则津液的生成、输布、排泄受其影响,气虚阴伤,机体失润,故口干少津,眼干少泪,也即口、眼干燥。其治疗原则为”燥者濡之”[5]。本病例患者年老体弱,属阴虚体质,证属气阴两虚。气虚不能运载津液,则周身失于敷布润泽,阴虚津液枯涸,脏腑组织失运、失荣,燥邪内生。故治疗应从补虚出发,补气养阴以润燥。方中生黄芪补气,寄生、何首乌补肝肾养血强筋骨,加强抗病能力,生地、芦根、黄精养阴生津,麦冬、玄参滋阴,其与黄芪、生地、白芍在现代医学研究又具有免疫抑制作用,是调节免疫功能的专药。石斛养阴清热,五味子、白芍等酸性药物”酸甘化阴”,养阴润燥,菊花、炒麦芽清热健脾,合欢解郁安神,同时,”燥为干涩不通之疾”,故在治疗中常加一些祛瘀通络之品,如当归、忍冬藤等,使津液之道畅达。临床观察表明:采用益气养阴法从虚辩证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症状明显改善,尤其是在治疗2-3个疗程后,临床疗效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实用中医风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531-536? [2]潘利,杨德才从气论治干燥综合征的思路探析[J]. 湖北中医杂志,2005,27(10):15-16? [3]吴国琳,范水升.益气养阴祛痰法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37例[J].浙江中医杂志,2002,37(10):423? [4]马武开,蔺想成,王建华.马永桢治疗干燥综合征的经验[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1998,10(6):390? [5]实用中医风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531-536? 1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