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PFNA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研究.doc

发布:2017-09-04约3.87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FNA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研究 【摘要】目的 观察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roximaI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9年10月~2011年4月应用PFNA治疗的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82例,观察其治疗效果及并发症。 结果 出院后失访5例,77例患者随访6-12个月左右,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10周-3个月,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52例,良18例,中6例,差1例,优良率90.9%。结论 PFNA内固定技术治疗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发生率低,创伤小,疗效可靠,是目前针对股骨粗隆间骨折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 【中图分类号】R681.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170-02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髋部骨折,采用骨牵引等非手术治疗,常出现髋内翻、肢体短缩等后遗症,且因长期卧床容易发生坠积性肺炎、泌尿系统感染、静脉栓塞、褥疮等严重并发症。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以及骨科治疗方法的改进,内固定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逐渐成为主流,尤其是近年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roximaI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应用以来,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效果得到进一步提高。 现总结我院2009年10月~2011年4月应用PFNA治疗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82例,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本组82例,男38例,女44例;年龄72~94岁,平均79岁。左侧47例,右侧35例。按Evans分型,I 型15例,II型31例,IIIA型16例,IIIB型12例,IV型8例。合并症:高血压47例,冠心病54例,糖尿病8例,合并其他骨折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9 d,平均6d。 1. 2手术方法:患者置于骨科牵引手术床上,牵引闭合复位,C型臂X线机透视复位满意后,取股骨大转子上方3~5cm切口,用三棱锥自大转子尖内侧向股骨髓腔方向开口,插入导针,用弹性钻扩大转子入口,将安装在瞄准器手柄上的主钉插入股骨近端髓腔内,深度合适后调整前倾角,通过瞄准器近端锁孔向股骨颈内拧入导针1枚,正位透视导针位于股骨颈中下1/3,侧位透视下导针位于股骨颈正中,空心钻头沿导针钻孔,只钻透外侧皮质,沿导针方向打入螺旋刀片,在定位器引导下打入远端1枚锁钉,取下定位器,因切口小,损伤小,一般不用放置引流管。术后处理规范使用抗生素2天,预防性使用抗凝剂1周,配合抗骨质疏松用药治疗,麻醉过后即可坐起,术后第2天行关节活动肌肉锻炼,患者可进行扶拐下地练习行走,根据骨折类型和复位情况决定伤肢不负重或部分负重。出院后每月复诊1次X线片见骨痂生长良好,骨折线模糊即可判断为骨折临床愈合。 2结果 手术时间30~75min,平均50min,手术出血50~120ml。术后第2天开始患肢功能锻炼及下肢静脉泵治疗,4周后扶助行器下床,逐渐负重,骨折临床愈合后完全负重行走,不稳定骨折及严重骨质疏松者适当延迟下床负重时间。出院后失访5例,77例患者随访6~12个月左右,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10周~3个月,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1],优52例,良18例,中6例,差1例,优良率90.9%。术中股骨近端轻度劈裂3例,未作特殊处理;髋内翻2例;近端拉力及防旋钉切割股骨头1例。无术后断钉、股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 附图: 3讨论 PFNA是一种新型内固定系统,其特点在于头钉为螺旋刀片,通过外侧切口自动完成抗旋转锁定,只打开外侧皮质,不移除骨质即便是在骨质疏松非常严重的患者,仍可以感觉到螺旋刀片牢固的锚合力,螺旋刀片可以很顺畅地旋转,当打入螺旋刀片时不会发生股骨头和股骨颈分离及股骨头和股骨颈旋转,主钉具有6度外偏角,方便从大粗隆顶部插入;远端一锁定孔即可选择静态或动态锁定;尽可能长的尖端及凹槽设计,使PFNA插入方便并且避免了局部应力集中,即保持了AO坚强固定的理念,生物力学稳定坚强,可早期下地行走,又体现了BO和微创外科的精髓。适用于Evans分型的各型转子间骨折、对于转子下骨折及合并股骨干中上段骨折患者可选择加长型[2]。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1)术前仔细阅片,了解骨折分型、髓腔大小,决定钉的长短、粗细; (2)骨科牵引床复位时,牵引力适度,不可过牵,以免插入主钉时骨折端容易移位; (3)因PFNA近端有6度外偏角,进钉应从大粗隆尖内侧0.5cm钻入,偏外容易导致大粗隆劈裂,偏内从梨状窝进入可引起骨折错位; (4)打入导针后,应注意导针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