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会考复习必修三2010—1—3专题.ppt

发布:2017-04-20约2.5千字共3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必修三会考复习;时代;孔子的思想成就和文化贡献;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 “制天命而用之” ;思考:孔子、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C);老庄的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观点主张;墨家:墨翟 ;一、罢黜百家,倡导儒学(b b) 1、背景: ①汉武帝时期,“大一统”得到巩固。 ②集权专制政治体制大体定型。 ③以汉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 ④汉武帝起用儒学之士,咨询治国方略。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和汉武帝对文化的改革。;2、经过: (1)董仲舒建议汉武帝进行文化体制改革: 内容: ①倡导儒学,实践德政,推行教化,养士求贤。 ②政策及时“更化”。 ③认为“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为君主受命于天提供了理论保障。 ④核心: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禁绝与舒畅学相异的学术。以文化“一统”维护政治的“一统”。;3、影响: ①消???:结束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②积极:儒学地位上升的同时,汉朝也开始重视思想、文化和教育的发展,这对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有积极意义。 ③深远影响:汉武帝起,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有深远影响。;二、太学的出现(a a) 1、创建:西汉、汉武帝。 2、影响: ;第3课 宋明理学 ;朱熹的思想观点;2、陆王心学——推进理学的新发展 (1)陆王心学含义: 指以陆九渊和王守仁为代表的理学。强调做学问的目的在于做人,即明白做人的道理并努力实践之。主张扫落枝叶,直奔主题。 影响: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2)陆九渊——心学的开创者(南宋)。 思想观点: ①哲学:提出“心即理也”、“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②伦理:“发明本心”。 影响: 陆九渊的思想言论有很大的冲击力,在当时引起强烈的反响,并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思想体系。;(3)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明代),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世称阳明先生。 思想观点: ①哲学思想:人是天地的心,灵明是人心,因此,灵明即天理,即本心和良知。 ②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心即理)。 ③伦理观:修养的关键在于“致良知”、“知行合一”。;一、黄宗羲的思想主张及其影响(a c) 黄宗羲:浙东学派的创立者。代表作《明夷待访录》。 1、主张:(1)政治:①思想的最精彩处,是敢于批判君主专制。(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②提出君臣平等思想。(君臣是一起抬木头的人) ③主张限制君权。(废一家之法,建立“天下之法”) ④学校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不以天子之是非为是非,“公其是非于学校”) (2)经济: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认为工商皆本。;2、黄宗羲的思想影响: ①工商皆本的思想,实质上是明朝末年传统社会生产关系发生变化的具体反映。 ②他的思想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③他的思想与当时其他思想家的思想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 ④明清之际思想界的活跃使儒学正统受到冲击,但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儒学在政治、文化上的统治地位。 ;二、顾炎武的主要思想主张及其代表作(a b) ;三、王夫之的主要思想主张(a b);二、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a c) 1、发明:大约出现在战国时期,当时称做“司南”(《韩非子》提到过。) 2、应用及意义: ①方向测定,对于军事实践和经济生活有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对于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特别重大。(北宋《萍洲可谈》和南宋《梦梁录》都提到它在航海中的应用。) ②指南针为明代航海家郑和远航东非等地提供了条件。 ③世界:指南针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三、火药的发明和使用(a c) 1、发明: 古代对炭、硫、硝三种物质性能的认识,为火药发明准备了条件。东晋葛洪的《抱朴子 仙药》中已提到“火药”。 2、使用: ①唐末、宋初:军事、战争中已经使用火药箭。随后又出现了火炮、火箭、火球等。 ②明朝:创造了早期的自动爆炸的地雷、水雷和定时炸弹,在当时都是世界最先进的。 3、影响: ①在12、13世纪,火药首先传入阿拉伯国家,然后传到欧洲和世界各地。 ②火药将人类带入热兵器时代,为资产阶级打败骑士阶层创造了条件。;四、印刷术的发明、进步及其影响(a c) 1、发明、进步历程: (1)公元868年,雕版印刷的《金刚经》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 (2)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作用: (3)元代王祯成功创制木活字,又发明了转轮字盘。 (4)明代中期,铜活字得到较多应用。 2、活字印刷术的作用和影响: ①活字印刷术是印刷史上的一大革命。 ②节省了雕板的费用,提高了印刷效率,以经济、方便的形式推进了文化传播。 ③印刷术传到欧洲后,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的出现准备了条件。;第2课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