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中学2016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周测卷专题分类汇编:实验综合2 Word版含答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实验综合2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S~32 N~14 Cl~35.5 C~12 Na~23 Al~27 K~39 He~4 P~31 Cu~64 Ba~137 Ca~40 Cu~64 Mg~24
、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找出正确选项)
1.用右图装置(夹持、加热装置已略)进行试验,有②中现象,不能证实①中反应发生的是
①中实验 ②中现象 A 铁粉与水蒸气加热 肥皂水冒泡 B 加热NH4Cl和Ca(OH)2的混合物 酚酞溶液变红 C NaHCO3固体受热分解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 石蜡油在碎瓷片上受热分解 Br2的CCl4溶液褪色 2.一瓶Na2SO3已部份氧化,必须通过实验确定其纯度,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
①称取样品 ②用蒸馏水溶解样品 ③过滤
④在烘箱中烘干沉淀 ⑤向溶液中加过量的用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
⑥用蒸馏水洗涤沉淀再用AgNO3溶液检验,不出现沉淀为止
⑦准确称量干燥沉淀的质量 ⑧在干燥器中冷却 ⑨计算
A.①②③⑥⑤④⑧⑦⑨ B.①②⑤③⑥④⑧⑦⑨ C.①②③④⑤⑧⑥⑦⑨ D.①②③⑤⑥④⑧⑦⑨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变色硅胶干燥剂含有CoCl2,干燥剂呈蓝色时,表示不具有吸水干燥功能
B.“硝基苯制备”实验中,将温度计插入水浴,但水银球不能与烧杯底部和烧杯壁接触
C.“中和滴定”实验中,容量瓶和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即可使用,滴定管和移液管用蒸馏水洗净后,须经干燥或润洗后方可使用
D.除去干燥CO2中混有的少量SO2,可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盛有酸性KMnO4溶液.浓硫酸的洗气瓶
4.在标准状况下,将1.12L由X.Y组成的混合气体用水全部吸收得到1L溶液,测得溶液的PH=1,则X.Y及其体积比可能是( )
A.H2.Cl2:1:1 B.NO2.O2:4:1 C.HCl.HBr:1:1 D.Cl2.SO2:1:1
5.2010年2月11日上海市卫生部门披露了最新的居民碘营养状况及相关健康状况调查结果,以呼应去年以来部分媒体对“全民食盐加碘导致“补碘过量而致使甲状腺疾病增加的质疑。目前“公认的检验食盐是否含碘的方法是向被检食盐水溶液中加入淀粉碘化钾溶液和稀硫酸,利用反应:IO3-+5I-十6H+==3I2+3H2O,根据溶液是否变蓝作出判断。为了探究该检验方法,某学习小组的同学作了如下实验:分别取1 g纯氯化钠和市售加碘食盐于两支小试管中,再分别加入3 mL水振荡溶解,然后分别加入8滴0.5%的淀粉溶液.1mL 0.1 mol·L-1的碘化钾溶液。结果两个试管中都出现了蓝色。对此下列猜想或探究一定错误的是( )
A.根据食盐中碘酸钾在“公认的检验方法的作用,若食盐中含有亚硝酸钠也会变蓝
B.无碘食盐也变蓝色的可能原因是碘化钾被空气中氧气氧化为碘单质
C.用外加碘化钾的方法检验食盐是否含碘是不科学的
D.可以用焰色反应来检验食盐是否含碘
6.化学反应终点的判断是化学定量实验的重要环节。下列对化学反应终点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向BaCl2溶液中加入足量Na2CO3溶液后,静置,向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Na2CO3溶液,若无沉淀,说明Ba2+已经完全沉淀
B.淀粉在稀硫酸的作用下水解后,加NaOH溶液使溶液呈碱性,加入新制Cu(OH)2,加热,若有砖红色沉淀生成,说明淀粉已经完全水解
C.将Na2SO4·10H2O晶体置于坩埚中加热,称量,并重复上述操作,若相邻两次称量的结果相同,说明硫酸钠已全部失去结晶水
D.用酸式滴定管向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滴加HCl溶液,若滴入最后一滴HCl溶液后红色刚好褪去,说明NaOH已完全中和
7.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Na+.K+.Fe3+.NH4+.Cu2+.SO42-.SO32-.CO32-.Cl-.Br-这几种离子中的若干种,依次进行下列实验,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如下:
①pH试纸检验,溶液的pH>7。
②取少量原溶液,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Cl2和盐酸的混合溶液,无白色沉淀生成。
③另取少量原溶液,向溶液中滴加足量氯水,无气体产生,再加入CCl4振荡,静置后CCl4层呈橙色,用分液漏斗分液。
④向分液后的水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和H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
⑤在滤液中加入AgNO3和HNO3的混合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则关于原溶液的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