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六调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发布:2017-05-23约9.84千字共1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六调考试 语文试卷 命题人:关颖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38分) 一、基础知识(共11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经济学家认为,在当前经济回暖的情况下,假如过早地退出庞大的经济刺激计划,可能会 让已经取得的成果化为泡影,进而恶化就业形势。 B.这款智能电视,机身采取超窄边设计,以银色为主色调,再配以月牙形底座,两者交相辉映,彰显出独特的设计风格。 C. 十八大提出,反对铺张浪费,厉行勤俭节约。只有领导干部以身作则, 扶正祛邪,才能传递 出正能量,促进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 D.新世纪以来,我国科技工作者抓住机遇,创造条件,迎难而上,加快发展,在航天航空、深海探索等领域都取得了经天纬地的历史性进步。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表演时,铁花飞舞,鞭炮齐上鸣锣开道,气势极其恢弘壮观。12名打铁花者一棒接一棒,一棒铁花冲天而起,另一棒紧跟而来.,棒棒相连。 B.目前私家车越来越多,而停车位却很有限,于是很多车主停车时只得见缝插针,有时甚至占用人行道,否则很难为爱车找到一箭之地。 c.随着《党内监督条例》的出台,反腐度化,少数腐败官员怕被人揭发受处分,就金蝉脱壳,把大量财产转移到国外。 D.殊不知黄药师一生纵横天下,对当时礼教世俗之见最是憎恨,行事说话,无不离经叛道,因此在江湖中获得了一个“邪”字的名号。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A.少君的诗洁的笔墨把主客融合的基本感受表现出来,却产生余味悠长的效果,因 此被誉为“空灵诗人”。 B.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中国中心主任李成认为,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的经济改革,特别是金融改革,将为中国的投资者提供更多投资渠道。 C.李克强欢迎莫迪正式访华,并表示,中印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双边关系发 展事关两国25亿人民幸福的福祉,事关地区和世界发展繁荣。 D.针对近期C平台附近新发现渗漏点的问题,康菲公司表示新溢油点的溢出物只是从海床 浅层渗漏出来的油气混合物。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①他能辨别,他不能这样笼统地概括。 ②什么是中国诗的一般印象呢? ③一个只读中国诗的人决不会发现这个问题。. ④具有文学良心和鉴别力的人像严正的科学家一样,避免泛论、概论这种高帽子、空头大话。 ⑤他要把每个诗人的特殊、独特的美一一分辨出来。 ⑥发现这个问题的人一定是位外国读者,或者是位能欣赏外国诗的中国读者。 A.②⑥①(3)④⑤ B.④②①⑤③⑥ C.②⑥③OXEXD D.②③⑥④⑤①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共18分,每题3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5 -7题。 国人对梅花的认识,有一个从实用到审美的发展过程。《尚书.说命》记载:“若作和羹,尔惟盐梅。”可知盐和梅是当时饮食中的主要调味品:盐主咸,梅主酸。梅的果实不仅能食用,还可以制酱、酿酒,甚至还可以入药,有收敛止痢、解热、镇咳和驱蚊虫的功效。 从魏晋南北朝开始,人们才改变了写梅咏其“实”的传统,将梅作为一种“花”来欣赏。到南朝刘宋,一种独立的诗歌品种 咏梅(花)诗正式出现。后来沿唐及宋,咏梅花的诗不止千首。南宋彭克一人竞写了 300首梅花诗,南宋刘克庄也一人创作了 123首咏梅诗和8首咏梅 词,可见当时咏梅花诗之盛行,以至于有人埋怨诗人“弃实求花”是失了“梅真”。 那么,什么才是咏梅诗中的“梅真”呢?诗人往往通过梅花形象的四大亮点——色、香、姿、 韵,展现梅的多方面特征。 梅花色淡,不以艳胜。宋卢梅坡《雪梅》曰:“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诗人常常 将雪与梅一并书写,以突出它的色淡。梁简文帝《雪里不见梅花》:“绝讶梅花晚,争来雪里窥。” 南宋杨万里更是将梅、雪浑融来写,创造了亦梅亦雪的绝妙诗境。以雪衬梅,更显其清、洁、寒的 特色。宋张道洽《梅花》“质淡全身白,香寒到骨清”,正是此意。骨清,香寒,质淡,是为梅色的 内涵。 其次是梅花的香。张道洽说根老香全古,花疏格转清。”梅花的香是“古香”,而“古”即是 “雅”,不是贵妇人的艳抹浓妆,脂粉味太足令人生厌,而是在夜色中轻轻“浮动”的“清香 吕居仁《蜡梅》说:“不将供俗鼻,愈更觉清香。”这种清、淡之香,只有雅士方可共赏,那些俗客是没有资格享受的。 第三是梅花的姿。北宋林逋可谓写梅姿的第一能手,他的“疏影横斜”几乎成了梅的代名词。他还有两联诗写梅花的姿也同样有名,一联是“雪后园林才半树,水边篱落忽横枝”,另一 联是“湖水倒窥疏影动,屋檐斜入一枝低”,均将梅树特有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