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医学》教学大纲资料.doc

发布:2016-06-06约5.58千字共1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医妇科学》教学大纲 供川北医学院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使用 (选用21世纪课程教材,第一版, 欧阳惠卿主编) 中西医临床医学系 中西医临床教研室 前 言 《中医妇科学是中医临床的主要课程,本门课程内容分为总论、各论和附论三部分。总论共章,简要介绍中医妇科学发展史;系统论述妇女的生殖脏象、生理特点和病理特点;并讨论妇科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要点。各论共章,分别论述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产后病、妇科杂病等基本知识和辨证论治的具体内容;附论共章,简要介绍生理产科、常见妇产科疾病和计划生育等一般知识。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中医妇科学的基本理论,能够运用中医妇科的知识诊断、治疗及防治临床常见疾病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3 第二章 女性解剖生理特点 3 第三章 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4 第四章 妇科疾病的诊断要点 5 第五章 妇科疾病治法 5 第六章 预防与保健 5 第七章 月经病 5 第八章 带下病 9 第九章 妊娠病 10 第十章 产后病 12 第十一章 妇科杂病 14 参考书目 16 学时分配 17 教学内容? 论 第一、二节? 中医妇科学定义、范围与特点,中医妇科学发展简史 【目的要求】 1.掌握:历代中医妇科学的重要代表著作及重要学说。 2.熟悉:中医妇科学的定义、范围及发展简史。 3.了解:每个历史阶段中医的特点。 【教学内容】 ?? 参考《中国医学通史》相关史料,分为夏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魏晋隋唐时期、两宋时期、金元时期、明清明国时期、及现代八大历史时期,以中医妇科学术发展为核心,描绘中医妇科发展的简史。 ???? 第二章 女性解剖生理特点 第一节 女性特有的器官 【目的要求】 1.掌握胞宫的解剖位置、形态及生理作用。 2.熟悉阴户、玉门的解剖位置与生理作用。 【教学内容】 ???胞宫、阴户、玉门的解剖位置、形态及生理作用。?? 第二、三、四节 月经、带下、妊娠与产育 【目的要求】 1.熟悉月经的生理现象。 2.掌握月经的产生与天癸、脏腑、血气、经络、胞宫的关系。 3了解受孕、妊娠、产后及哺乳期的生理特点。 【教学内容】 1.月经、带下、妊娠的生理现象。 2. 月经、带下、妊娠的机理。 3.月经周期不同阶段的变化。 4. 预产期的计算方法。 5. 临产时的特征。 第三章?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目的要求】 1.熟悉导致妇科疾病发生的主要病因及其致病特点。 2.掌握妇科疾病发生的主要病机。 【教学内容】 ?? 1.外感因素:寒、湿、热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2.情志因素:怒、思、恐的致病特点。 3.生活因素:房劳多产、饮食失节、劳逸过度、跌仆损伤。 4.体质因素:不同的体质决定着疾病的种类、性质、转归,并与预后有密切相关。 5.脏腑功能失常。 6.气血失调。 7.直接损伤冲任与胞宫。 第四章 妇科疾病的诊断要点 【目的要求】 1. 掌握四诊在妇科临床上的应用。 2.熟悉经、带、孕、产、乳辨证的要点。 【教学内容】 1. 问诊 、望诊、 闻诊、 切诊。 2.经、带、孕、产、乳辨证的要点 。 第五章 妇科疾病治法 【目的要求】 1.掌握妇科疾病常用的治疗方法及代表方药。 2.熟悉妇科疾病的用药原则。 3.熟悉妇科疾病的主要外治法。 【教学内容】 1.补肾滋肾、疏肝养肝、健脾和胃、补益气血理气行滞、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清热凉血、温经散寒、利湿除痰、解毒杀虫。 2.外治法 第六章 预防与保健 本章自学。 各论 第七章 月 经 病 第一、二、三节 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不定期 【目的要求】 1.掌握月经病的概念及治疗原则、治疗大法。 2.掌握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的概念发病机理。 3.掌握月经先期、月经后期、发病机理的辨证、分型、治法、方药举例。 4.熟悉月经病、月经先期、月经后期的病因病机。 5.了解月经病的范围。 6.了解月经后期与早孕的鉴别。 【教学内容】 1.月经病的概念、病因病机、治疗原则、治疗大法。 2.月经先期的概念、病因病机、辨证论治。 3.月经先期与经间期出血的鉴别。 4.月经后期的概念、病因病机、辨证论治。 5.月经后期与早孕的鉴别。 6. 月经先后无定期的概念、病因病机、辨证论治。 7.月经先后无定期与崩漏的鉴别。 第四、五、六节 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经期延长 【目的要求】 1.掌握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经期延长的概念、发病机理。 2.掌握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经期延长的辨证分型、治法、方药举例。 3.熟悉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经期延长的病因病机。 4.了解月经过少与激经的鉴别。 【教学内容】 1.月经过多的概念、病因病机、辨证论治。 2.月经过多与崩漏的鉴别。 3.月经过少的概念、病因病机、辨证论治。 4.月经过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