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大纲中医学》版.pdf
可编辑
昆明医学院课程教学大纲
《中医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
课程名称:《中医学》
英文名称: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
课程类型:中医课
总学时:45学时讲课学时:45学时
适用对象:西医院校临床学本科
基本要求
中医学是一门独立的医学学科,学习内科非常广
泛,而且难以掌握,针对西医院校学生课时短,只能
选择大多数章节作为教学内容,教学课课度不宜太
深,目的让学生了解中医的发展史,掌握一定的中医
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能初步运用中
医防治常见病和多发病,介绍中医目前的一些治疗优
势。
第一章导论
目的要求:
1了解祖国医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是我国优秀的古代文化遗
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精品
可编辑
2了解介绍中医学的发展史,阐述中医药学的起源,中医理论
体系的形成及临床医学的发展概况。
3掌握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恒动观念、辨
证论治。
学时数:1学时
教学方法:多媒体大课讲授。
第二章阴阳五行学说
目的要求:
阴阳五行学是中医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具有古代朴素
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掌握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
1、解阴阳的基本概念
2、掌握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即阴阳之间存在着对立制约、互根互
用、消长平衡和相互转化。
3、了解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4、了解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掌握五行的生克制化、乘海关系。
5、了解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学时数:4学时
教学方法:多媒体大课讲授
第三章中医学的正常人体观
精品
可编辑
第一节脏腑、精、气、血、津液
目的要求:
中医认为人体是以心为主宰,五脏为中心,结合六腑、奇恒之腑,
以精、气、血、津液为物质基础,通过经络系统沟通形体、官窍而共
同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掌握六腑及精、气、血、津液的主要功能及
其相互关系。
教学内容:
1掌握五脏六腑的主要生理功能,熟悉脏与脏,脏与腑之间的相互联
系。
2了解精、气、血、津液的概念,掌握精、气、血、津液的功能,熟
悉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
学时数:10学时
教学方法:多媒体大课讲授
自学内容:了解奇恒之腑的概念及主要功能
第二节经络
目的要求:
1掌握经络的概念,十二正经的走向、交接、分布规律;
2了解经络系统的组成、功能及临床应用;
3了解经络学说的形成及经络实质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教学内容:
精品
可编辑
1经络学说的形成,经络实质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经络的概念、组成、
功能。
2十二正经的走向、交接、分布规律,奇经八脉的概念,任脉、督脉
的走向分布。
学时:6学时
教学方法:大课多媒体讲授。
第三节腧穴
目地要求:
1掌握腧穴的定义、分类、作用、定位方法
2掌握30个常用穴的定位
3了解腧穴的主治作用及腧穴的发展概况
教学内容:
1手太阴肺经:列缺、太渊
2手阳明大肠经:合谷、曲池、迎香
3足阳明胃经:四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