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理化生]第13课时 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第13课时┃ 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 中考分析 第13课时┃ 京考分析 3. 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2. 用微粒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释★★★ 1. 依据质量守恒定律,说明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考试要求与目标 第13课时┃ 考点聚焦 考点聚焦 考点1 质量守恒定律 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________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________总和。 2.解释:由于化学反应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________重新组合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因此在反应的前后,原子的________没有改变,原子的________没有增减,原子的________也没有改变,所以物质的总质量、元素的种类和质量在反应前后均保持不变。 质量 质量 质量 原子 种类 数目 第13课时┃ 考点聚焦 [注意] ①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体积不一定不变; ②在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会发生改变,分子的个数不一定相等; ③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对象是化学变化,对于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3.应用: (1)解释有关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变化现象。 (2)确定某物质的组成或化学式。 (3)求算化学反应中某种物质或元素的质量。 (4)判断化学反应的类型。 第13课时┃ 考点聚焦 考点2 化学方程式 1.概念:用__________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2.书写 (1)原则:①必须以______________为依据,绝不能凭空臆造。 ②遵守________________,即化学方程式两边各种原子的总数要相等。 (2)步骤:“写、配、等、注”。即正确写出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配平→中间用等号连接→注明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状态。 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式 客观事实 3.意义 (1)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 (2)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3)表示各物质粒子之间的数目比。 4.配平方法 (1)最小公倍数法:即将反应式两边各元素的原子,用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使其数目相等。适用于较为简单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观察法:一般适用于含有原子团的反应。若反应前后原子团没有发生变化,可将它作为一个整体进行配平。 第13课时┃ 考点聚焦 如: NaOH+AlCl3——NaCl+Al(OH)3 配平步骤: ①观察“OH”数:左→1,右→3 ②使反应式两边“OH”数相等: 3NaOH+AlCl3——NaCl+Al(OH)3 ③配平其他元素的原子,并将反应式写完整: 3NaOH+AlCl3===3NaCl+Al(OH)3↓ 第13课时┃ 考点聚焦 [说明] 配平化学方程式方法较多,但总体应注意两个原则: a.单质中所含元素的原子个数放到最后配,即单质的化学计量数最后配。例如,配平化学反应:FeS2+O2―→Fe2O3+SO2时,可先用观察法配平Fe和S的原子个数,最后再调整O2的化学计量数,使氧原子个数也对应相等。 b.反应前后若原子团没有变化,则把原子团当做一个整体看待。例如,配平化学反应:Fe2O3+H2SO4―→Fe2(SO4)3+H2O时,不要把Fe2O3和H2SO4中的氧原子混到一起,而要把H2SO4和Fe2(SO4)3中的硫酸根离子当做一个整体处理,配平时就方便多了。 第13课时┃ 考点聚焦 第13课时┃ 考点聚焦 [注意] ①当反应物中有气体或固体时,生成物中的气体或沉淀就不要标“↑”或“↓”。 ②物质发生燃烧时,在反应条件上要写成“点燃”。 第13课时┃归类示例 ? 类型一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归类示例 图16-1 B 第13课时┃┃ 归类示例 第13课时┃ 归类示例 在实验中经常出现实验现象与理论的“不配合”,理性思考这些现象有助于提高我们的科学素养。 图16-2 第13课时┃归类示例 跑出的白烟质量恰好等于进入吸滤瓶中的空气质量 气球 C 第13课时┃示例 第13课时┃归类示例 第13课时┃示例 ? 类型二 根据化学方程式推断物质的化学式 D 第13课时┃归类示例 第13课时┃ 归类示例 A 第13课时┃例 ? 类型三 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A 第13课时┃归类示例 第13课时┃类示例 第13课时┃ 京考探究 中考探究 例1 质量守恒定律的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我国从2012年5月1日起,酒驾入刑。“酒精检测仪”可检查司机是否酒后驾车,其反应原理为C2H5OH+4CrO3+6H2SO4===2Cr2(SO4)3+2CO2↑+9X,反应中红色的CrO3转变为绿色的Cr2(SO4)3,其中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H2O 第13课时┃ 京考探究 图13-1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 ”和“●”分别表示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