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保险费用供需控制分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医疗保险费用供需控制分析
陈全明 姜曙光
【】费用8.9%,农村增长了2.4%,医疗卫生支出城市农村年均增长了13.5%11.8%。2003年,城市居民次均就诊费用和次均住院费用分别为219元和7606元,农村居民分别为91元和2649元。医疗保险制度将通过道德风险的三种形态造成医疗支出的增长。
1.事前道德风险影响程度分析
这里所指的事前道德风险指的是消费者购买保险后发生疾病之前,消费者由于已经购买医疗保险,导致其预防疾病发生的诱因会降低,进而提高患病的机率,使整个社会的医疗支出增加。
但实际情况是,事前道德风险并不容易衡量,因为个人对疾病预防的努力程度常常无法直接观察到。一般而言,医疗保险所给付的各种医疗费用只占疾病所衍生总成本的一部分。许多与疾病相关的成本,如工作收入的损失与疾病带来的痛苦等,并无法从医保的给付中获得补偿。在此种情况下,多数消费者并不会因参加保险而故意提高生病概率,事前道德风险的影响会被消费者的风险趋避行为所抵销。因此,事前道德危险纵使存在,其实际的影响程度可能不会很大。
2.事后道德风险的福利效果评估
消费者加入医保后,意味着其就医的货币价格下降,进而增加对医疗服务的需求。
P
P0
0 Q0 Q1 Q
(图1)
如图1所示,P0是在没有医疗保险的情况下,消费者就医所必须支付的价格(市场价格),此时消费者对医疗服务的需求量是Q0;若社会医疗保险提供完全免费的医疗,消费者所支付的价格降为0,而需求量则增加至Q1 。
这样,消费者因参加医疗保险,而增加对医疗服务的使用(Q0Q1之间的水平距离),就被称之为事后的道德风险。
事后道德风险会造成效率的损失,这是因为消费者增加对医疗服务的使用所多得到的边际效益,小于社会为新增这些医疗服务所多付出的边际成本。
经济学的需求曲线,代表消费者在每一个特定的消费量下,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代表消费者对特定消费量的边际效益评价。因此需求曲线也可解释成消费者的边际效用曲线。
P
C
P0 A B
0 Q0 Q1 Q
(图2)
如图2所示,医疗保险导致多消费的医疗服务(Q0Q1),带给消费者新增加的(边际)效用是AQ0Q1所代表的三角形面积,而社会为这些医疗服务所多增加的支出是AQ0垂直距离乘上Q0Q1的水平距离,也就是AQ0Q1B所代表的矩形面积,矩形AQ0Q1B的面积,减去三角形AQ0Q1的面积,剩下的三角形ABQ1面积,代表社会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效益的部分,也就是增加对医疗服务的使用所导致的社会福利损失。
3.动态的事后道德风险与福利损失
保险通过下列两种力量,影响技术创新的程度:一是新科技带来的较昂贵医疗支出使得病患在享受医疗服务后很容易超过自付额,进而使后续治疗的净价格下降(有保险给付);二是新科技使货币价格占总价格比重上升,因而使保险对总价格的影响比重提高,更加强了道德风险的效果。
韦斯布罗德(Weisbrod,1991)。新科技的发展或应用范围的扩大,促成医疗费用持续上升,使消费者生病时所面对的财务风险提高,进而增加对保险的需求。
P D1 D2
0 Q0 Q1 Q2 Q
(图3)
新科技不断发展,带动医疗品质的提升,而在医疗保险介入下,消费者不用负担全部的医疗成本,对高品质的医疗服务有强烈的需求,促成医疗服务提供者倾向提供高品质的医疗服务,使高科技医疗的传播速度极快,进而造成医疗支出持续上升。如图3所示,此时医保实施后所增加的医疗需求回到Q2(新科技下),而不是只有Q1(旧科技下),因此医疗费用增加的幅度更大。(Q1Q2之间的距离,我们称之为动态事后道德风险。)
在动态道德风险下,福利损失究竟比静态道德风险大还是小,取决于消费者对新科技所带来的效益评价是否正确而定。如果实际的效益评价远低于消费者的评价,则动态道德风险行为会进一步增加保险所产生的社会福利损失,也就是产生更多的浪费。
从上述的分析可知,医疗保险会产生道德风险,进而造成医疗支出的增加与效率损失(社会资源的浪费)。因此,从需求面来减少消费者的道德风险,即是一种控制费用与提高效率的方式。
而减少消费者道德危险的方式,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