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务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授课教案
授课
题目 第二十三章 双务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 所用教材 《民法》 魏振瀛主编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
1.明确双务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的概念及内容。
2.掌握同时履行抗辩权、不安抗辩权及先履行抗辩权的成立要件。
3.掌握不安抗辩权及先履行抗辩权的行使及效力。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双务合同履行中抗辩权的理论对具体案例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 教学
重点 掌握双务合同履行中抗辩权的成立要件。 教学
难点 运用所学抗辩权的有关理论对案例的具体分析。 教学
方法
分析 1.讨论法
2.讲授法 教学方式:讲授 探究□ 问答□ 实验□ 演示□ 练习□ 其他 教学
手段
分析 板书 教学手段:板书 多媒体□ 模型□ 实物□ 标本□
挂图□ 音像□ 其他□ 过程
设计 引导;授新课内容;讨论与提问;总结与布置作业 授课
类型 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练习课□ 其他□ 教 学 步 骤 设 计 步骤 主要任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目的意图 第一步
引入新授内容 提问与引导 回答老师问题,随老师讲授进入对新课的了解。 引入新的授课内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便于学生对内容的把握。 第二步
讲授新的课程内容,就双务合同中抗辩权的有关内容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讲解。 利用板书展示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通过讲授对双务合同中的抗辩权展开深入介绍。 认真聆听老师讲授内容,结合课前预习把握课程重点与难点。 利用板书和讲授使学生对同时履行抗辩权、先履行抗辩权及不安抗辩权等内容有深层次的掌握与理解。 第三步
讨论与提问 列举相关案例,让学生运用双务合同中抗辩权的相关理论就该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对同学提问并答疑。 学生回顾本次授课内容,开展相互讨论,对存疑问题提问。 通过相互学习加深理解,通过解疑释难促进对讲述内容的掌握。 第四步
总结与布置作业
结合板书口头总结本次课程内容;板书布置作业内容。
随老师总结快速记忆和复习,记录作业内容。 全面总结复习,为下次课准备。 内容讲解 第一步 引入新授内容: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主要讲述的内容是双务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双务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对于抗辩人是一种保护手段,免去自己履行后得不到对方履行的风险,使对方当事人产生及时履行、提供担保等压力,是债权保障的法律制度。但抗辩权的行使只是在一定期限内中止履行债务,当产生抗辩的原因消失后,债务人仍应履行其债务。
第二步 讲授新的课程内容:
一、双务合同履行中抗辩权的概念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双务合同履行中抗辩权的概念,双务合同履行中抗辩权,是在符合法定条件时,当事人一方对抗对方当事人的履行请求权,暂时拒绝履行其债务的权利。它包括同时履行抗辩权、先履行抗辩权和不安抗辩权。
双务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发生的原因是出现了合同法规定的抗辩事由,效力是抗辩权人在一定期限内暂时不履行自己的义务,但不能消灭对方的债权,抗辩事由消失后,抗辩权人仍应履行其所负债务。因此,双务合同中的抗辩权为一时的抗辩权、暂缓的抗辩权。当事人行使抗辩权是行使自己的合法权利,而非违约,受法律的保护,不能让权利人承担违约责任。
下面就三种抗辩权依次进行学习。
二、同时履行抗辩权
(一) 概念
同时履行抗辩权是指双务合同的当事人在无先后履行顺序时,一方在对方没有对待给付之前,可拒绝履行自己的债务的权利。
(二)构成要件
其构成应当满足以下四个要件:
(1)须当事人因同一双务合同互相负有债务。当事人间有两个以上合同关系的,一合同的不履行不能构成另一合同的抗辩事由。只有在同一双务合同中才能产生同时履行抗辩权。这里的债务应当为主给付义务;除此之外,双方互相负有的债务应具有对价关系,该对价关系不强调客观上等值,只要双方当事人主观上认为等值即可。
(2)合同中未约定履行顺序。合同未约定履行的先后顺序的,当事人即应同时履行。双方当事人的债务同时到期时,才可能产生同时履行抗辩权。
(3)须双方互相负有的债务均已届清偿期,且对方未履行债务或未提出履行债务。同时履行抗辩权旨在使双方当事人所负有的债务同时履行,故只有双方债务同时届期时,方可行使此抗辩权。原告向被告请求履行债务时,须自己应经为履行或提出履行,否则,被告可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拒绝履行自己的债务。
(4)须对方的对待给付是可能履行的。同时履行抗辩权旨在促使双方当事人同时履行其债务。若对方当事人的对待给付已不可能,则因同时履行的目的已经没有达到的可能,不发生同时履行抗辩的问题,此时应由合同解除进行解决。
案例:
甲与乙订立商品买卖合同,约定甲给付乙10吨货物,乙付款100万元。后甲交付了7吨货物,同时请求乙付款100万元。
在此案例中,甲、乙没有约定履行顺序,故乙可以行使同时履行抗辩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