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量测学-第四章形位公差与检测.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 四 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 教学内容: 1.概述; 2.形位公差的标注; 3.形位公差和形位公差带; 4.公差原则; 5.形位公差的选择; 6.形位误差的检测。 4.1 基本概念 4.1.1形位公差的要素 定义: 构成零件几何特征的点、线、面。 分类: 1.按结构特征分类: 2.按存在状态分类: 3.按检测关系分类: 4.按功能关系分类: 4.1.2.形位公差的项目及符号 4.2形位公差的标注 4.2.1形位公差的基本标注方法 4.2.2形位公差的简化标注方法 4.2.1形位公差的基本标注方法 在图样上用公差框格、指引线、基准符号表示。 1)公差框格 规则1:水平放置 规则2: 2)指引线 规则1:用细实线表示。一般从框格的左端或右端垂直引出,指向被测要素。 规则2:指引线指向被测要素时,允许折弯一次。 规则3:当被测要素为轮廓要素时, 箭头指向要素的轮廓线或轮廓线的延长线,但必须与 尺寸线明显地分开(3mm)。 规则4:当被测要素为中心要素时, 则箭头指向尺寸线并与该尺寸线的延长线重合。 指示箭头可代替一个尺寸线的箭头。 规则5:箭头指向被测要素公差带的宽度或直径方向。 3)基准符号 规则1:基准特号由带圆圈的大写英文字母用细实线与粗的短横线相连组成。 基准符号引向基准要素时,无论基准符号在图面上的方向如何,其小圆圈中的字母应水平书写。 规则2:表示基准的字母也要标注在相应被测要素的位置公差框格内。 规则3:为避免混淆和误解,基准字母不得用E、I、J、M、O、P、L、R、F九个字母。 规则4:当基准要素为轮廓要素时, 应把基准要素的粗短横线靠近于该要素的轮廓线上 (或其延长线上),并且粗短横线放置处必须与尺 寸线明显错开。 规则6:公共基准的表示是在组成公共基准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同类基准代号的字母之间加短横线,并分别标注基准符号。 规则7:当被测要素与基准要素允许对调而标注任选基准时, 只要将表示基准符号的粗短横线改为箭头即可。 1.同一被测要素有几项形位公差项目要求时的简化标注: 4.其它:--局部限制的规定 ①对被测要素任意局部范围内有进一步公差要求, 该限制部分(长度或面积)的公差值要求应在公差值 的后面用斜线与限制部分尺寸相隔,并放在全部被测 要素公差要求的框格下面。 形位公差标注举例 4.3形位公差和形位公差带 4.3.1 形位公差和形位公差带的概念 4.3.2 形位公差带 4.3.1形位公差和形位公差带的概念 形位公差概念:是实际被测要素的形状或位置的允许 变动量。是用来限制零件本身形位误差的。 形位公差带概念:表示实际被测要素允许变动的区域 。 形位公差带的形状:主要形状有9种: 表示:形状、大小、方向、位置 4.3.2.形位公差带 1.形状公差带 2. 形状或位置公差带 3.位置公差带 1.形状公差带特点 形状公差:单一要素的形状对其理想要素所允许的变 动量。 其公差带只有大小和形状,无方向和位置的限制。 有四个项目:直线度 、平面度、圆度、圆柱度。 ②在给定方向上的直线度 ③在任意方向上的直线度 给定平面内 2)平面度 3)圆度 圆度公差带:垂直于轴线的 任一正截面上半径差为公差 值t的两同心圆之间的区域。 如图所示,在垂直于轴线的 任一正截面上,实际轮廓线 必须位于半径差为公差值 0.02mm的两同心圆内。 4)圆柱度 圆柱度公差带:半径差为公 差值t的两同轴圆柱面之间 的区域。 如图所示,实际圆柱表面必须 位于半径差为公差值0.05mm 的两同轴圆柱面之间。 2.形状或位置公差 线轮廓度和面轮廓度。 有两种情况:无基准要求的和有基准要求的。 故其公差带有大小和形状要求外,位置可能固定,也 可能浮动。 无基准要求时(形状公差):理想轮廓线(面)用尺 寸并加注公差来控制,这时理想轮廓线(面)的位置 是不定的。 有基准要求时(位置公差):理想轮廓线(面)用理 论正确尺寸并加注基准来控制,这时理想轮廓线 (面)的位置是唯一的,不能移动。 线轮廓度、面轮廓度 线轮廓度公差带:是包络一 系列直径为公差值t的圆的 两包络线之间的区域,诸圆 的圆心应位于理想轮廓线 上。 1)定向公差 定义:关联被测要素相对基准要素在规定方向上允许 的变动量。 特点:①定向公差相对于基准有确定的方向,公差带 的位置可以浮动; ②定向公差具有综合控制被测要素的方向和形 状的职能。 分为: ①平行度: ②垂直度: ③倾斜度: ①平行度(一) 当给定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