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4届吉林省长春市第一五〇中学高三第二次调研历史试卷含解析.doc

发布:2025-04-05约6.21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24届吉林省长春市第一五〇中学高三第二次调研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出生于印度的英国人费雯·丽饰演过《魂断蓝桥》和《乱世佳人》等风靡世界的美国电影。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A.近代科技促进了电影发展 B.电影是记录历史的新手段

C.电影推动了全球文化交流 D.美国精神标志是开拓进取

2.读“1950—1980年部分国家钢产量变化表”(单位:万吨),对该表解读合理的有

年份

美国

苏联

日本

1950

8785

2733

484

1955

10617

4527

941

1965

11926

9102

4116

1975

10582

14134

10231

1980

10080

14800

11141

A.二战结束后初期美国生产能力居领先地位

B.七十年代苏联的经济实力全面超越了美国

C.戈尔巴乔夫改革使苏联的钢产量远超美国

D.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3.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我们对于外国的资本应采取的态度如对水一样,有时候、有的地方,在某种条件之下,我们应该掘井取水,或开河引水;在别的时候、地方和条件下,我们则必须筑堤防水。”蒋廷黻意在强调

A.应理性看待列强的资本输出 B.列强对华投资的目的不纯

C.外国在华资本的作用将凸显 D.用近代化史观看待列强侵华

4.哥伦布《航海日志》:“两位隆下(指国王和王后)决定派我,克里斯托夫·哥伦布前往印度,以熟悉它的国土、人民和君主,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作为直接史料,该日志可用于研究当时

A.印度人的政治制度、风俗习惯 B.葡萄牙王室对航海活动的支持

C.东非人的生产生活宗教信仰 D.欧洲人远洋航行的技术与条件

5.隋唐开始,最有利于知识分子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理想的途径是()

A.建立军功 B.弃农经商 C.参加科举考试 D.依靠门第出身

6.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费正清的上述观点

A.解释了鸦片战争的根源

B.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C.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

D.从全球化的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7.创作下面漫画所依据的历史史实是

A.一球两制 B.美苏争霸 C.美苏结盟 D.柏林危机

8.中文里原来并无“塔”字,魏晋以后才造出“塔”字。印度的塔早期多是“覆钵”或“覆盆”式,也就是一个半圆覆钵形的大土冢。而中国工匠将这种佛塔形式同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结合,创造出各种造型美观、千姿百态的佛塔。这反映了

A.佛教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

B.佛教本土化并逐渐成为主流思想

C.中国墓葬形制深受佛教文化影响

D.宗教信仰与民众的生活紧密相连

9.在古代雅典人的意识中,自由这一术语越出了共同体这一主体范围,将共同体中的个人也看作自由的主体。自由不仅指集体的自由,而且也指个人自由。这反映出古代雅典

A.城邦政治以个人自由为前提 B.直接民主制度落到了实处

C.城邦居民人人平等得以实现 D.公民个人与城邦紧密相连

10.19世纪90年代在通商口岸或内地市镇、城乡,出现了“衣布者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十之七八”的局面,这一局面的出现说明了

A.中国经济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自然经济完全解体融入世界

C.人们的服饰观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D.中国完全沦为列强的殖民地

11.工匠造物讲究的是“工匠精神”,并在专业、专注与专攻上只做好一件事。孔子对待这种精神的态度有过从“君子不器”、“玩物丧志”到“道器不离”的转变,并提出了“经世致用”的思想。孔子的主张

A.意在强调器以载道的功能价值 B.阻碍了中国古代的科技进步

C.主要基于春秋时代的现实需求 D.反映其思想观点的保守顽固

12.据如表可知,与宋代比较,明代前期、中期的江南地区

A.政局动荡促使钱币大幅贬值 B.民众收入减少导致生活困苦

C.商业贸易发展相对缺乏活力 D.白银大量流人影响经济秩序

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

13.(32分)西学东渐

在中西文明的交流、碰撞中,近代中国社会各层面都发生了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五、六十年代上海在通事(注:翻译)、买办、商人中逐渐形成了以汉字注音为特点的洋泾浜英语。下列表格是洋泾浜英语示例:

英语

Sandwich

Beer

Telephone

Engine

Dol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