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第五章学习笔记.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五章 侧向抽芯机构
5-1 概念:与A、B板的开模方向不一致的开模机构。
5-2 使用场合:
5-2-1 1、侧凹凸:胶件上存在与开模方向不一致的凹凸结构。
2、外侧凹:侧抽芯。
3、外侧凸:常做枕位,有时也做侧抽芯。
4、内侧凹:常做斜顶,若能改变结构,可做插穿。
5、内侧凸:常做斜顶,若能改变结构,可做插穿。
5-2-2 存在不能有脱模斜度的外侧面。((模具设计时这种情况要想到)
1、精度要求高;2、有装配要求;3、安放要求,如公仔的脚;4、链条。
5-3 侧向抽芯机构分类 ((1-4为常用抽芯机构,记住!)
1.斜导柱(或弯销) +滑块(行位);2.斜滑块(胶杯);
3.斜顶(斜方);4.液压(油缸)或气动(气缸);5、手动
5-4 斜导柱(或弯销) +滑块:
5-4-1 工作原理:将垂直运动分解为侧向运动。
5-4-2 机构组成(见图):斜导柱侧向分型机构一般由以下五个部分组成:
1、动力零件:斜导柱、弯梢、油缸等;
2、锁紧零件:铲鸡(锁紧块)、弯梢、“T”形扣等;
3、定位零件:波仔+弹簧,挡块+弹簧等;
4、导滑零件:导滑耐磨板、压块等;
5、成型零件: 侧抽芯、滑块等。
5-4-3 主要设计技术参数:
1、斜导柱倾角a :15°<a<25°。
滑块斜面倾角b= a+2~3°(( 后面有图,自已看吧!)
2、抽芯距S
S=胶件侧向凹凸深度 +2~5MM『( 跑面(整个面走行位)时抽芯距要加大』
3、斜导柱的长度L
L=S/sina+H/cosa (H为固定板厚度) (背会!!!
注:还可以用图解法确定。
4、斜导柱直径 一般在8到20MM之间。
5-4-4 设计要点
1、斜导柱的固定(见图):
(1)后模外侧抽芯时斜导柱的固定;
(2)后模内侧抽芯时斜导柱的固定;
(3)前模外侧抽芯时通常不用斜导柱,而用弯销或“T”形扣。
2、如何实现延时抽芯(见图):加大滑块上的斜孔。
3、滑块的导向定位及配合精度(H7/f7)。
4、什么情况下用压块:((?见鬼,什么是压块?I don’t know.)”
—3/8
3/8”
—1/2”
1/2”
—5/8”
1/2”
至
5/8”
5/8”
至
1”
斜导柱数量
1
1
1
2
2
滑块肩宽
3
~5
5
~7
7
~8
8
~12
10
~15
滑块肩高
5
~8
8
~10
8
~12
10
~15
15
~20
5-4-5 弯销+滑块侧向分型机构 ((弯销规格:20*20)
该机构常用于前模行位、后模内行位、延时抽芯和抽芯距较长等场合,其原理和斜导柱相似,但加工较复杂。该机构中可不用锁紧块。见图。
5-5 斜滑块抽芯机构 常用于胶件有侧凹凸,抽芯距不大,但面积较大的场合。多用于前模外侧抽芯。
设计要点:
(1)滑出长度应不大于滑块总长的三分之一;
(2)滑出长度L=抽芯距S/tga;
(3)斜面倾角一般在15°到25°之间;((:常用22°)
(4)不能让胶件在脱模时留在其中一个滑块上;
(5)上面应高出0.5MM,下面应避空0.5MM;
(6)斜滑块推出时应有拉钩、导向及限位机构;
(7)如何实现斜滑块延时抽芯? ((将圆形状的斜孔变成U形孔)
(8)前模斜滑块有时要加先复位机构。
5-6 斜顶(斜推杆)内抽芯机构:
5-6-1 使用场合:常用于内侧凹凸结构的抽芯。能用斜定不用内行。
5-6-2 工作原理(见图):将顶出运动分解为侧向抽芯运动。
5-6-3 设计时注意事项:
(1)要保证复位可靠;
(2)斜顶上端面应比后模镶件底0.05~0.1MM;
(3)斜顶的斜角一般为3°~15°,常用5°~10° ;
(4)侧向移动时不能与胶件内的结构发生干涉;
(5)当斜顶上端面的一部分为碰穿位时,推出时不应碰到另一侧胶位;
(6)斜顶的固定方式见图。
5-7 液压(气压)抽芯机构
1.适用场合:抽芯距较大;斜抽。
2.液压抽芯的抽拔方向应设计在模具的上方。
5-8 T形扣行位(见图)
5-9 复杂行位
注:透明胶件模具设计注意事项:
布置顶针时不能影响外观;((顶出位置尽量小,尽量靠边)
尽量少用组合镶件;
镶件材料用S136H或NAK80等优质钢材,镜面抛光,粗糙度一般应低于0.2 ;((镜面省模要好)
浇口设计合不理时,会有蛇纹、黑点黑斑、白雾、银纹等缺陷;
尽量不用斜顶。
排气孔、槽必须足够。 ((否则会产生气泡。)
脱模斜度尽量取大一点。((1、因为透明胶件的镶件表面非常光滑,胶件成型后与镶件之间有很大的粘附力;2、脱模斜度最小3°;常用:6°)
平板类透明胶件的洪武浇道设计特例:直冲型腔易造成气纹、蛇纹
侧抽芯、细水口、二次顶出、复位机构,以上四种情况要用弹簧。
如有侧抽芯,要做到抽芯距最大,如塑胶笔筒。
行位:Silder
哈夫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