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优秀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数字频率计.doc

发布:2018-03-01约9.22千字共2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长 安 大 学 电 子 技 术 课 程 设 计 数字频率记的设计 专 业 :通信工程 班 级 姓 名 : 指导教师 :邓秋霞/高云霞 日 期 :2008年12月11日 目录 题目 摘?? 要 第一章 系统概述 一、设计方案的选择 1、计数法 2、计时法 二、整体方框图及原理 第二章 单元电路设计 一、时基电路设计 二、闸门电路设计 三、控制电路设计 四、整形电路设计 五、整体电路图 六、整机元件清单 第三章 设计小结 一、 设计任务完成情况 二、 问题及改进 三、心得体会 附录 鸣谢 题目: 初始条件: 本设计可以使用在数模电理论课上学过或没学过的集成器件和必要的门电路构建简易频率计,用数码管显示频率计数值。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 ①设计一个频率计。要求用4位7段数码管显示待测频率,并用发光二极管表示单位。 ②测量频率的范围:100hz—100kz。 ③测量信号类型:正弦波和方波。 ④具有超量程报警功能。 摘要: 本次课程设是针对简易频率计的设计,在设计过程中,所有电路仿真均基于multisim仿真软件。multisim软件的仿真功能十分强大,可以几乎100%地仿真出真实电路的结果,而且它在桌面上提供了万用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扫频仪、逻辑分析仪、数字信号发生器、逻辑转换器等工具,它的器件库中则包含了许多大公司的晶体管元器件、集成电路和数字门电路芯片,器件库中没有的元器件,还可以由外部模块导入,利用它可以直接从屏幕上看到各种电路的输出波形。 本课程设计介绍了简易频率计的设计方案及其基本原理,并着重介绍了频率计各单元电路的设计思路,原理及仿真,整体电路的的工作原理,控制器件的工作情况。整个设计配以仿真电路图和波形图加以辅助说明。设计共有三大组成部分:一是原理电路的设计,本部分详细讲解了电路的理论实现,是关键部分;二是仿真结果及分析,这部分是为了分析电路是否按理论那样正常工作,便于理解。三是性能测试,这部分用于测试设计是否符合任务要求。最后是对本次课程设计的总结。 关键字:频率计、时基电路、逻辑控制、分频、计数、逻辑显示。 第一章 系统概述 一、设计方案的选择 信号的频率就是信号在单位时间内所产生的脉冲个数,其表达式为f=N/T,其中f为被测信号的频率,N为技术其所累计的脉冲个数,T为产生N个脉冲所需的时间。技术其所记录的结果,就是被测信号的频率。如在1s内记录1000个脉冲,则被测信号的频率为1000HZ。 测量频率的基本方法有两种:计数法和计时法,或称测频法和测周期法。 1、计数法 计数法是将被测信号通过一个定时闸门加到计数器进行计数的方法,如果闸门打开的时间为T,计数器得到的计数值为N1,则被测频率为f=N1/T。改变时间T,则可改变测量频率范围。如图1-1所示。 设在T期间,计数器的精确计数值应为N,根据计数器的计数特性可知,N1的绝对误差是N1=N+1,N1的相对误差为δN1=(N1-N)/N=1/N。由N1的相对误差可知,N的数值愈大,相对误差愈小,成反比关系。因此,在f以确定的条件下,为减少N的相对误差,可通过增大T的方法来降低测量误差。当T为某确定值时(通常取1s),则有f1=N1,而f=N,故有f1的相对误差: δf1=(f1-f)/f=1/f 从上式可知f1的相对误差与f成反比关系,即信号频率越高,误差越小;而信号频率越低,则测量误差越大。因此测频法适合用于对高频信号的测量,频率越高,测量精度也越高。 2、计时法 计时法又称为测周期法,测周期法使用被测信号来控制闸门的开闭,而将标准时基脉冲通过闸门加到计数器,闸门在外信号的一个周期内打开,这样计数器得到的计数值就是标准时基脉冲外信号的周期值,然后求周期值的倒数,就得到所测频率值。 首先把被测信号通过二分频,获得一个高电平时间是一个信号周期T的方波信号;然后用一个一直周期T1的高频方波信号作为计数脉冲,在一个信号周期T的时间内对T1信号进行计数,如图1-2所示。 图1-2计时法测量原理 若在T时间内的计数值为N2,则有: T2=N2*T1 f2=1/T2=1/(N2*T1)=f1/N2 N2的绝对误差为N2=N+1。 N2的相对误差为δN2=(N2-N)/N=1/N T2的相对误差为δT2=(T2-T)/T=(N2*T1-T)/T=f/f1 从T2的相对误差可以看出,周期测量的误差与信号频率成正比,而与高频标准计数信号的频率成反比。当f1为常数时,被测信号频率越低,误差越小,测量精度也就越高。 根据本设计要求的性能与技术指标,首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