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0年代国民政府改革.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推行的改革 2014级 金融双语2班 目录 contents 经济改革 工业改革 改革意义 1 part 经济改革 ●币值改革 ●财政改革 废两改元 A B 发行法币 1.1币值改革 “废两改元”是南京国民政府所采取的一种确定银本位币的货币措施。 1933年3月1日,国民政府财政部发布了《废两改元令》,宣布实施“废两改元”。 1933年3月8日,国民政府颁布了银本位币制造条例。具体办法规定1元银币为一切交易的本位币,每银币1元(成色为0.88,总重为26.6971厘米)易银7钱1分5厘。 1933年7月1日起,中央造币厂的新银元开始流通。 废两改元! 废两改元的意义 在客观上起到了统一货币、发展经济和便利人民的作用,扩大了中央银行活动的规模和机能,有利于中央政府纸币的推行,为以后实行法币政策奠定了基础 这次货币改革结束了中国几千年货币混乱的局面 时任央行行长的宋子文 背景:大萧条后期,美国为了转嫁国内危机,在1934年5月通过购银法案,提高银价大量采购白银。中国白银大量外流,1934年7月至10月中旬的3个半月,出口即达2亿元之巨,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及原币制 措施:1935年11月3日,财政部颁布《法币政策实施法》及《兑换法币办法》,以改变以往各家银行皆可呈准许发行货币的混乱局面,统一全面币制,实施法币制度,将银本位改为外汇本位,以纸代银 财政部还设立了专门委员会,办理法币发行、收换和确定准备金 发行法币! 1)统一货币发行权,实行法币政策 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后加中国农民银行)所发行之钞票为法币 辅币方面上,央行于1936年2月开始发行20分、10分、5分镍质辅币及1分、半分的铜质辅币,统一实行新的十进制 2)实行白银国有 禁止白银流通,并将收归国有的白银移存国外,作为外汇准备金; 凡持有银本位币或其他银币生银等银类者,交由指定之银行兑换法币 3)放弃银本位制,采用外汇本位制 为使法币对外汇比价稳定,规定由中央、中国、交通三行无限制买卖外汇 法币的价值用外汇率来表示 法币与英镑保持固定汇率,当时规定法币1元合英镑1先令2.5便士 法币改革内容! 币值改革的意义 国民政府的一系列货币改革措施可以誉为中国近现代史上最彻底的一次币制改革,对稳定中国货币非常成功。中国第一种全面流通的不兑现钞票法币的问世,完成了货币统一并使币值脱离银价,迈入了现代化管理通货。随之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开始加深,相对地,各地地方势力,甚至租界洋行的利益有所削弱,使国民经济发展呈现出新气象 1936年5月,南京国民政府被迫与美国缔结《中美白银协定》,法币又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法币1元等于0.2975美元,使法币成为英镑、美元的附庸。法币政策的实施,统一了币制,是中国货币制度的进步,在实行初期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废除厘金 废除苛捐杂税 推行直接税 建立预算度 1.2财政改革 1.废除厘金方面,1931年1月1日,国民政府颁布裁撤国内通过税条例。各种厘金及由厘金变名的税捐,一律取消,使国内货物得以畅通无阻。 2.在废除苛捐杂税方面,1937年,全国25省市共废除苛杂7,100多种,废除款额达6,700多万元。 3.在推行直接税方面,1936年7月公布“所得等暂行条例”,首先开征的为公务人员薪给报酬所得,和公债存款利息所得,到1937年1月,又推及其他方面。 财政改革! 财政改革的意义 统一征收机关,各项税皆由统税机关征收 国民政府建立预算度、推行直接税、废除苛捐杂税和废除厘金。这四点财政措施,足以纳中国财政于正轨 实行关税上力争自主: 1928-1934年,先后和外国政府多次谈判,通过四次关税改革,使海关关税大为提高,显著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