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商务英语听说课程的改革的研究.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商务英语听说课程的改革的研究
摘 要:工学结合是社会发展对高职教育提出的教学模式改革新要求,高职商务英语听说课程在此背景下已经进行了先期的课程开发和改革,然而在教学理念的更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及教学方法和条件方面还存在着不足。本文从师资队伍建设、以项目为导向的课程开发、教材建设、第二课堂的作用和考核体系等五方面提出了商务英语听说课程改革的努力方向。
关键词:工学结合;商务英语;听说课程;努力方向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4428(2012)10-109 -03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输送了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其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随着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教育部在2006年11月16日颁布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自此,许多高职院校迅速行动,开展了工学结合模式的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的探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遵循了职业教育的基本规律,适应现代经济建设、产业发展和社会进步,密切了职业教育和行业企业的协作,能真正实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目标。经过广泛的实践与探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包括:引企入校、办校入企、半工半读、订单培养、顶岗实习、任务驱动等。学习期间,高职学生既要在学校学习与职业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在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相应的职业技能训练,还要在相关行业企业完成一定的生产实践性任务。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和我国改革开放和对外经贸事业的发展,我国高职院校普遍开设了商务英语专业,培养能从事国际贸易活动、专业技能和外语交际能力都过硬的复合型专业人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应体现和遵循高职教育特色及发展规律,重视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全力提升学生的英语听说水平。目前,我国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系统理论尚未建立,实践基础比较薄弱,工学结合背景下对商务英语听说教学的改革尚处于探索阶段。
一、高职商务英语听说课程的教学现状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自2002年以来即招收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迄今已培养了六届共1000余名毕业生,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输送了人才。十年的历程为商务英语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都是工学结合模式下课程改革的基础。新形势下,高职商务英语听说课程教学具有如下特点:
(一)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已经启动
在教育部《意见》的要求下,我国高职院校普遍开展了工学结合背景下的教学模式改革和实践,各专业都狠抓实践性教学。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系自2007年下半年以来,已经组织了5批次近千人的学生赴上海、南京、宁波等各大涉外酒店、外贸企业和培训机构参加“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每次顶岗实习都持续半年时间,共涵盖了商务英语专业四个年级、90%的学生。在此基础上,从2008年11月起,商务英语专业教师积极参加了学院组织的以项目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的、以“两重一再(重塑工学结合新课程、重构人才培养新方案、再造教师职教新能力)”为核心内容的课程开发,涉及商务英语专业的近20门课程进行了重塑。作为商务英语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之一,而且也是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课程之一的商务英语听说课程也在此背景下进行了课程开发,并逐步应用于教学实践。
(二)工学结合的教学理念尚未完全确立
虽然在大气候下,商务英语听说课程进行了以项目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也在实践中进行了一定的实施。但是,由于传统的教学理念根深蒂固,工学结合教学的实施没有先例可循,专业教师企业经历不足等原因,商务英语听说课程工学结合的教学理念尚未完全确立。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仍然主导听说课堂,听说课教学任务的设计依旧侧重语言形式的操练,能适应时代发展需求、体现工学结合理念的听说教材十分匮乏。这些既是听说课程发展的不足,也是其课程开发努力的方向,高职商务英语听说课程改革大有可为。
(三)企业需求与课堂教学脱节较为严重
近四年的学生顶岗实习工作和以项目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为商务英语听说课程的实践和理论教学架起了桥梁,指明了理论教学的方向。然而,由于普通的专业教师对顶岗实习工作的参与度不够深入且与其相关的调查研究流于表面等原因,企业对学生听说能力的真正需求并没有引起理论教学的重视。同时,由于专业教师的企业经历普遍不足,商务英语听说课程开发存在着脱离实际、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不强、落后于时代等缺陷。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