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毒 李西林.ppt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狂犬病毒
狂犬病及其预防
病毒结构
狂犬病毒(Rabies virus, RV)
弹状病毒科,弹状病毒属
外形呈弹状,嗜神经性病毒
外有囊膜,内有核蛋白壳
核衣壳呈螺旋对称
遗传物质为单链RNA
引起狂犬病的病原体
宿主
狂犬病病毒宿主范围广,可感染鼠,家兔、豚鼠、马、牛、羊、犬、猫等,侵犯中枢神经细胞(主要是大脑海马回锥体细胞)中增殖,于细胞浆中可形成嗜酸性包涵体。
在人二倍体细胞、地鼠肾细胞、鸡胚、鸭胚细胞中增养增殖,借此可用于制备组织培养疫苗。
狂犬病及其发病症状
狂犬病即疯狗症,又名恐水症,是一种侵害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所有温血动物包括人类,都可能被感染,致死率是百分之百。
发病时,先感不安,头痛,发热,侵入部位有刺痛或出现爬蚁走的异常感染。
继而出现神经兴奋性增强,脉速、出汗、流涎、多泪、瞳孔放大,吞咽时咽喉肌肉发生痉挛,见水或其他轻微刺激可引起发作,故又名“恐水病”。
最后转入麻痹、昏迷、呼吸及循环衰竭而死亡,病程大约5~7日。
狂犬病发病机理
伤口→背根神经节→ 骨髓→大脑→各腺体
潜伏期短者5~10天,1~2个月,长者1年至数年。
发病死亡率100%,每年55000余人死于狂犬病,多发于亚洲和非洲
狂犬病病毒运输途径
病毒运输途径
绑定神经生长因子接收器→进入神经元→
逆向轴浆运输→细胞体→乙酰胆碱受体→侵染破坏脑神经→顺向轴浆运输→腺体组织细胞
病毒不进入血液 ,轻而易举躲过免疫系统检测,不幸的是,目前人类所研制的狂犬病疫苗及人体自身的免疫细胞,都还不能穿过血脑屏障。大脑处于免疫豁免状态(眼的晶状体、睾丸、脑、脊髓)。
狂犬病治疗展望
转铁蛋白:是血浆中主要的含铁蛋白质,负责运载由消化管吸收的铁和由红细胞降解释放的铁
转铁蛋白受体 :血脑屏障的血管内皮细胞存在此受体
转铁蛋白受体抗体偶联脂质体可协助药物通过血脑屏障到达大脑
狂犬病的预防
公共卫生措施:捕杀野犬,加强家犬管理或口服兽用减毒活疫苗
个人防范:远离恶狗,不要随意接触不了解的动物,提高防范意识
咬伤处理:人被疑似狂犬咬伤时,立即用15%肥皂水冲洗和浸泡伤口 ,再涂75%的酒精或碘酒并在24小时内注射狂犬病疫苗
End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