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企业会计课程的作业论文.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会计披露的相关问题及对金融业造成的影响
论文摘要:在企业向金融业提供的会计报告中,普遍存在着披露内容不全面,不真实等问题。这直接影响到金融业的投资决策,诱发金融风险。缩小企业与金融业之问信息供给与信息需要的差异,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完善金融体制是降低或化解金融风险重要措施。
关键词:会计披露;金融业;金融风险;会计信息
一、会计披露存在的问题
1、会计披露不全面
(1)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信息披露方面。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的要求,在存在控制关系的情况下,关联方如为企业时,不论它们之间有无交易,都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披露关联方有关财务情况;在企业与关联方发生交易的情况下,企业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关联方关系的、交易类型及其交易要素。
(2)收入信息披露方面。在收入信息披露方面,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对收入确认的会计政策披露不全面。二是对当期重要的商品销售收入、劳务收入和他人使用本企业资产的收入不予单独披露。
(3)或有负债信息披露方面。在日常经济生活中,或有负债目很多,最常见的有为他人担保、应收帐款坏帐准备、产品质量担保、待决诉讼、商业承兑汇票贴现及背书转让、应收帐款抵押借款、追加税款、大额购买合同或定单,这些或有项目在条件转化后会给企业造成损失。但是,在企业的会计报告中,对此类或有负债却没有得到很好地的披露。
(4)会计报告自身方面。由于会计报告自身存在的向题,致使其反映的财务信息不全面。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现行会计报表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二是财务报告的确认、计量与现实情况不符。三是财务报告所披露的信息过于单一和简单。四是对表外信息披露没有规范统统一的要求。
(5)会计政策方面。为了给予企业一定的自主权,会计政策针对不同的业务制定了相应的可以由企业选择的具体的会计处理方法。因此,对于每一类经济业务或事项,可以有多种会计处理方法,不同的企业有可能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甚至同一企业在不同的会计期间所采用的方法也可能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核算的结果,会使企业当年的资产和权益、成本和利润出现差异,因此,会计政策规定企业应对其采用的会计政策给予披露。
2、会计披露不真实
(1)关联方关系及交易的信息披露方面。目前,上市公司对于关联方关系及交易的信息披露普遍存在着重形式,轻实质的间题,如将与关联方之间的一些非销售业务收入列为本年度的销货收入或将融资关联交易挂在其他应收应付款下,不明确披露融资交易的类型和关联交易的性质。
(2)收入信息披露方面。对于收入信息披露不真实的情况,在目前存在的既普遍又严重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形式。一是上市公司会计人员对收入准则的有关精神理解不透,致使收入的确认和计量不准确。二是企业对披露的信息进行伪装,致使收入的披露不真实。
(3)会计政策执行情况披露方面。由于会计政策的弹性,使得企业在会计处理方法上具有一定的选择空间,而且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会计准则中规定,企业在下列情况下可以变更会计政策:法律或会计准则等行政法规、规章要求变更会计政策;变更会计政策能够使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更相关、更可靠。
二、会计披露与金融风险
1、掌握信息的质量和时间方面的不对称为金融企业带来风险。在间接融资市场上,金融业相对于其它企业而言,金融企业则处于信息劣势。而企业处于市场经营活动的前沿,它所使用的信息直接来源于市场的经营活动,能够依据其生产、销售、收入等重要信息,进行合理的分析和预测,从而作出比较正确的经营决策和融资决策,所以无论其所掌握的信息数量、质量还是深度,都远远高于金融业,处于明显的信息优势方。而对金融业来讲,它的信息来源应来源于企业经营的信息即生产经营状况,但在目前情况下,则仅仅局限于企业对外披露的会计信息,及对企业表面的了解,如对企业进行实地考查,向企业有关人员了解情况等,这就使金融业在分析和使用信息方面,实际上处于不对称的被动地位,这种数量、质量和时间上的不对称,就不可避免地对金融业的决策产生误导,导致决策错误,造成金融风险。
2、企业与金融业之间信息供给与需求的矛盾造成金融风险。企业是一个复杂的整体。理性的企业,其最终目标是实现企业自身价值的最大化。为了获得实现这一目标所必需的资源,企业必须向外界(资源供应者)提供必要的信息,以证明自己能够给资源供应者以相应的回报。在这些必要的信息中,最重要的就是会计信息,因此,企业本质上有夸大自身优点的动机。但是,如果资源供应者发现企业所提供的信息不真实,理性的资源供应者将不会提供企业所需的资源,并停止与该企业的合作关系。所以,理性的企业本质上也有不敢提供虚假信息的内在属性。而企业是否提供虚假信息,则取决于提供虚假信息所获得的收益与失去资源供应者而遭受的损失之间的差异的大小,而且这种比较是从长远的来考虑的。可见,理性的企业不会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