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宏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4.doc

发布:2017-05-07约7.76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四章 货币与通货膨胀 一、选择题 1.货币是( D ) A.交易所用资产存量。 B.公众手中的现金。 C.价值储藏手段、计价单位和交换媒介。 D.以上全部。 2.物物交换的经济体要求( C ) A.使用法定货币。 B.使用商品货币。 C.需求的双向一致性。 D.货币作为价值储藏手段而非交换媒介。 3.法定货币( D ) A.以黄金为后盾。 B.由意大利汽车制造商确定为货币。 C.包括通货和银行金库里储存的黄金。 D.是一种没有内在价值的货币。 4.下列哪种情况下货币供给增加( B ) A.政府购买增加。 B.联储从公众手中购买国库债券。 C.一个平民购买通用汽车的债券。 D.IBM向公众发售股票,然后将收益用于新工厂的建设。 5.下列哪项不包括在M1中?( C ) A.通货。 B.活期存款。 C.储蓄存款。 D.旅行支票。 6.根据费雪方程式,名义利率( A ) A.等于实际利率加上通胀率。 B.等于实际利率减去通胀率。 C.总是比实际利率高。 D.不变。 7.根据费雪效应,更高的通货膨胀率会导致( C ) A.更高的实际货币余额。 B.更高的实际利率。 C.更高的名义利率。 D.以上全部。 8.如果通货膨胀从6%下降到4%,其他都保持不变,那么,根据费雪效应( C ) A.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都下降2%。 B.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都不变。 C.名义利率下降2%,实际利率保持不变。 D.名义利率不变,实际利率下降2%。 9.预期通货膨胀损害( D ) A.货币持有者。 B.那些在预期通货膨胀之前收取固定的名义养老金并靠养老金生活的人。 C.饭店所有者。 D.以上全部。 10.假设经济中唯一的产品是马铃薯,某年1 000磅的马铃薯按每磅0.15美元的价格出售。经济体中的货币数量是50美元。货币的交易流通速度是( B ) A.5 B.3 C.1.5 D.0.33 11.如果名义货币供给上升6%,价格水平上升4%,产出上升3%,那么,根据数量方程式,货币的收入流通速度上升( D ) A. 13% B. 7% C. 3% D. 1% 12.设货币供给某一年上升了1%,然后就在此较高水平上保持不变。根据货币数量论,通货膨胀率( C ) A.第一年为1%,之后不变。 B.第一年上升1%,然后就在此较高水平上保持不变。 C.第一年上升1%,然后回到其初始值。 D.不受影响。 13.假设名义利率等于9%,预期通货膨胀率为5%,实际通货膨胀结果是3%。在这种情况下( A ) A.事前实际利率是4%。 B.事后实际利率是4%。 C.事前实际利率是6%。 D.事后实际利率是2%。 14.在通货膨胀时期,持有货币的成本等于( C ) A.名义利率。 B.事前实际利率加上预期通货膨胀率。 C.A、B都对。 D.事后实际利率。 15.实际货币余额需求的数量取决于( D ) A.事前实际利率。 B.名义利率。 C. 实际收入。 D.B和C。 16.在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时期,债权人受害,而债务人得益,因为( B ) A.事后实际利率超过事前利率。 B.事后实际利率低于事前实际利率。 C.实际利率下降。 D.名义利率下降。 17.在恶性通货膨胀末期,实际货币余额上升,因为( B ) A.联储通过发行更多纸币阻止恶性通货膨胀。 B.预期通货膨胀下降使名义利率降低,从而使所需实际余额量增多。这使得即使在价格保持稳定的情况下实际货币供给依然增加。 C.通货膨胀的下降降低了预期实际利率,这又增加了货币需求量。 D.实际利率上升,所以人们把更多的资产转为货币。 18.如果货币需求方程式是(M/P)d=0.4Y,那么( D ) A.货币的收入流通速度不变。 B.货币需求和利率无关。 C.货币的收入流通速度等于2.5。 D.以上全部正确。 19.根据古典二分法( D ) A.货币供给不影响任何实际变量。 B.价格水平以及其他所有名义变量都取决于货币市场的均衡。 C.货币是中性的。 D.以上全部正确。 20.几乎所有的经济学家都同意这一观点,即古典模型与下列哪项讨论最相关( C ) A.经济衰退。 B.短期。 C.长期。 D.经济复苏。 二、名词解释 1、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在一段时期内,一个经济中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持续显著的上涨。它包含三层含义:①通货膨胀是经济中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而不是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