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近体诗格律.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李白《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为什么题目用“发”,诗中用“辞”? 除了律绝,至少有一联对仗。 律绝可以无对仗。 现代汉语普通话有四个声调: 阴平(一声)/阳平(二声)>平声 上声(三声)/去声(四声)>仄声 唐宋官话也有四个声调: 平声>平声 上声/去声/入声>仄声 入声字:1)韵尾为塞音。但此塞音只有成阻阶段,并不发声。2)声调短促。 [-uk]屋木竹目服福禄熟谷肉咒鹿腹菊陆轴逐牧伏宿读 [-at]曷达末阔活钵脱夺褐割沫拔葛渴拨豁括聒 [-ip]缉辑立集邑急入泣湿习给十拾袭及 唐宋 现汉普通话 平 阴平(一声) 阳平(二声) 仄 上 上(三声) 去 去(四声) 入 入声字,古代全为仄声。 1)-n/-ng结尾的字肯定不是入声字 2)声母是b/d/g/j/z/zh,且声调为阳平的字。如: 拔/薄/雹/别/蹩/伯;答/达/得/德/笛/蝶/读/毒/独/夺/铎;格/革/国;夹/吉/集/即/籍/及/急/截/劫/杰/捷/揭/节/结/局/橘/決/决/觉/倔;杂/凿/则/责/择/贼/族/足;闸/折/哲/辙/直/职/执/轴/逐/烛/竹 3)韵母为üe的字,除“瘸/靴”,都是入声字。如:约/穴/缺。 4)音节为zhuo/chuo/shuo/ruo的字。如:捉/桌/戳/说。 5)音节为bie/pie/mie/ die/tie/nie/lie的字,如: 憋/蹩/瞥/跌/贴/帖。 类推:已知某字为入声字,则以它为声旁的字为入声字;反之也一样。如: “责”为入声字 “绩”亦是; “白” “拍、泊”; “职” “识、织”; “拙” “出”; “答” “合、盒、拾(十)” 还可以联系本地方言。 普通话读阴平的字,如果在某方言中这些字读音分成两类,则其中一类字往往是入声字。如烟台方言: 三/天/书/开/添/搬 51 一/七/八/桌/郭/叔/滴/黑/湿/吃/喝/说/割/刮/杀 214 还应尽量多记住常见入声字,如: 剥/削/学/习/黑/白/吃/喝/失/血/揖/屋/哭/忽/鹄/斛/督/俗/禿/扑/铺/伏/服/福/佛/曲/躯/趋/戌/激/檄/击/屐/漆/息/析/悉/夕/昔/膝/席/锡/袭/石/食/蚀/实/只/汁/插/合/劈/逼/杀/舌/拆/没/郭 1/基本规则 1)每句內节拍字[第二/四(六)字]平仄交替出现。(以《山居秋暝》和《登高》为例) 空山 新雨 后 平 仄 风急 天高 猿啸 哀 仄 平 仄 2)每联內,出句和对句的节拍字(第二/四/六字)平仄分别相对——“对”的规则(否则叫“失对”)。 空山 新雨 后 天气 晚来 秋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3)相邻两联的对句和出句第二/四(六)字平仄分别相同——“粘”的规则(否则叫“失粘”)。 天气 晚来 秋 平仄 仄平 平 平仄 平平 仄 明月 松间 照 (3)相邻两联的对句和出句第二/四(六)字平仄分别相同——“粘”的规则(否则叫“失粘”)。 渚清 沙白 鸟飞回 仄平 平仄 仄平平 平平 仄仄 平平仄 无边 落木 萧萧下 (4)押平声韵,首句句尾平/仄皆可。如平,则押韵;如仄,则不押韵。 《山居秋暝》首句句尾(后)仄声,不与韵脚字押韵。 《登高》首句句尾(哀)平声,押韵。 第三(五/七)句尾是仄声字。 (照/女/歇)(下/客/鬓)都是仄声字。 第二/四(六/八)句尾是平声字。 (秋/流/舟/留)(回/来/台/杯)皆平声字。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5)句尾三字不能是三个平声字连用——“三平调”。 夜宿山寺 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摘星辰” 是不是三个平声字连用? 如梦令(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苏轼/秦观) 为向东坡传语,人在玉堂深处。别后有谁来?雪压小桥无路。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 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沸。 词的平仄 仄 平 仄 仄 平 仄 仄 平 仄 平 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