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护理风险与安全管理对策.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精神科护理风险与安全管理对策
张雪芹 王小霞 王小媛(陕西省荣复军人第二医院陕西714200)
【摘要】目的:通过对我院41例精神科护理意外分析及安全管理对策,可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方法 对我院开放病区2009—2010年两年41例精神科护理意外分析。结论:精神科护理风险虽不能完全避免,但通过有效的安全管理对策,对预防护理安全隐患发生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精神科; 护理风险; 安全管理 ;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6-0243-02
精神科护理风险是指在精神科护理过程中不安全因素导致患者或工作人员不同程度的伤害。直接威胁患者或工作人员的生命。精神科护理更是高风险行业,因护士24小时面对精神病患者,患者随着症状的支配随时可能有自伤、伤人、毁物、逃跑、甚至自杀等意外事件发生。本文对我院开放病区2009—2010年两年41例精神科护理意外分析。及时采取有效的安全管理对策以保证临床护理安全。
1资料来源于我院开放病区2009—2010年两年的精神病区41例护理意外。
2009年与2010年护理意外风险比率
2讨论
从上表分析,精神科护理风险,患者外跑占到首位占37.17%,其次自伤占21.95%,暴力行为占17.07%,骨折占12.2%,噎食占7.3%,死亡 ,坠楼各占4.88%。从表中看2010年的外跑、自伤、暴力行为比率比2009年的大。正因为重视了安全管理,2010年总的护理意外病例减少故比率比2009年大。
原因:(1)护理风险制度不全。(2)护士防范意识淡薄。(3)没有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4)护理专业知识缺乏,操作技术不熟练,对患者异常情况不能做出正确判断。(5)护理安全评估不够。
3对策
3.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学习《护理紧急风险预案》、《护理安全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约束保护制度》、《消毒隔离制度》、《住院病人探视制度》等规章制度,并且严抓落实,注重实效。
3.2开展医德医风和安全教育,使大家树立高度的责任心增强安全意识,提高职业修养,正确对待精神病患者的攻击行为及不礼貌行为。尊重患者权利,认真履行告知义务,避免侵权行为的发生。使护理风险逐年减低。
3.3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操作时必须三查八对,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护理书写记录做到客观、及时、准确完整。在操作过程中认真做好每个环节,才能有效将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
3.4加强安全护理,消除隐患。精神病患者受症状支配随时随地均可发生不安全隐患,因此需加强病房的安全建设或患者的安全护理,做到防范于未然。如保证服药入胃,服药时严格检查口腔内药物确实咽下方可离开。防止积聚大量药物一次性吞服而自杀。加强环境安全,严格收集危险物品。工作人员进出病区应随手关门。治疗室、配餐食随手关门。如有问题随时维修。对新入患者及探视家属做好安全检查。禁止携带剪刀、指甲剪、刀片、火机(柴)、绳子、镜子、玻璃类及吃饭的餐具进入病区。一旦发现及时收回。
3.5严格按照规程执行约束性保护。护理人员不得私自约束患者,约束期间患者应安置在重症病室专人护理,严密观察约束带的松紧,肢体的血液循环等。患者一旦安静,立即解除约束,并记录好保护时间和解除时间。
3.6重视几个特殊时段的护理。(1)餐饮期间病区上班人员全部参加,在观察患者饮食情况时还要严防噎食或组织好病员就餐,防止烫伤病人。(2)强化重点时间段的护理,如午饭后、晚饭后.夜班的巡视工作,并做好护理查房记录。(3)患者洗澡时护士认真清点人数,对有外跑行为的患者安排在队伍中间,并由恢复期病员手拉手看护,途中护士重点观察,保持患者在护士的视野内。洗澡时至少有两名护士督促患者洗澡,防止患者烫伤或摔倒意外事件发生。(4)每日测体温、剪指甲时,护士将病员组织好,统一发放体温计和指甲剪,并统一收回堵塞漏洞。(5)新病人外出检查时护士应做好安全评估,检查时视线不能离开患者,不要让患者在窗口楼梯处逗留。若待检查患者多.需及时与科室负责人沟通,先检查精神病患者,在检查其他患者。
3.7护士的自身安全管理。(1)加强自我防范意识,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做到防患于未然。(3)接触有暴力行为的患者,要避免激惹性言语,尽量处于已脱离危险的环境。如发生攻击行为时,护士要临危不乱,及时采取措施,控制患者的同时保护好自己。(4)妥善保管好病区钥匙。(5)日常工作中护士相互之间要密切配合、相互协助、相互提醒。(6)根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