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宏观经济学总需求总共给模型教程.pptx

发布:2017-04-24约9.94千字共6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五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以上分析宏观经济总量的关系,都是在假定物价水平不变的条件下进行的。显然现实经济中,这一假定并不存在,只是理论分析方便的需要。现实中,物价水平的变动总是会影响着其它各种经济总量的变动。而且物价水平本身也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总量。这一章将把价格变量作为一个重要内生变量,并通过建立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来说明价格与收入(产出)等经济总量的关系,进而指出这一模型在宏观经济运行分析。和政策抉策中的工具作用。; 本章重点: ⒈ 了解总需求函数及总需求曲线; ⒉ 认识宏观生产函数和总供给曲线; ⒊ 认识AD—AS模型的政策含义。 ; 一、总需求函数及总需求曲线 ⒈ 总需求函数 (1)总需求,是指一定价格水平下,经济社会对产品与劳务的总的需求量。 消费需求 C 总需求包括: 投资需求 I (AD) 政府需求 G 国外需求 X—M ; 总需求表明的是经济社会中各经济主体如厂商、居民户、政府等在一定价格水平下总的需求。例如,企业购买机、居民购买彩电、政府购买办公用品等。 影响总需求的因素除了价格水平外,、还有收入水平、对未来预期、税收、政府支出、货币供给等其它多种因素。 ; (2)总需求函数 其它因素不变,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被称为需求函数。它表示在某一定价格水平下,经济社会需要有多高水平的收入。 总需求函数表达式可以是: AD=Y=Y(p) 总需求与价格之间是一种反方向变动关系。 即物价水平上升,总需求量减少;反之,物价水平下降,总需求量增加。 可以用图形说明。( 见演板);; 为什么总需求与价格之间是反方向变动关系呢? 在总需求中包括有居民户消费需求C,厂商投资需求I,政府购买需求G,国外需求(净出口)X—M。其中政府需求是由政策决定,可以与价格水平无关,而其它的消费、投资、净出口需求都与价格水平有关。 西方经济理论中,分别是用财产效应(实际余额效应)、利率效应、汇率效应来说明为什么这些需求从而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成反方向变动关系。 ; 财产效应。英国经济学家庇古提出,也被称为庇古财产效应。它是用以说明物价水平是如何通过对财产的影响来影响人们的消费需求的。庇古把人们持有的财产分为名义财产(即用货币数量表示的财产) 和实际财产(即用货币的购买力表示的财产); 这两种财产都与物价水平有关,它们的关系可用公式表示: 实际财产 = 名义财产/价格水平。 ; 如果名义财产为120万,价格水平为100%,实际财产也为120万;如果价格水平为120%,则实际财产只有100万。 可见,名义财产既定时,物价水平越低,实际财产越多;反之,物价水平高,实际财产就少。 财产效应表明:在名义财产既定时,物价水平下降,实际财产增加,消费者信心提高,消费需求增加。因此,价格水平与消费需求成反方向变动。 ; 利率效应。是由凯恩斯提出,所以也称凯恩斯利率效应。它是说明价格水平如何通过对利率的影响来进而影响投资的。 凯恩斯把货币分为名义货币(即用货币单位表示的货币)和实际货币(即用货币购买力表示的货币)。这两种货币都与价格水平有关,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公式表示: 实际货币 = 名义货/价格水平。 ; 例如,当名义货币为120万元,价格水平为100%时,实际货币也为120万元。如果价格水平为120%时,则实际货币只有100万元。 这表明:当名义货币既定时,价格水平低, 实际货币就多;反之,价格水平高,实际货币就少。经济中,市场均衡利率又取决于货币需求与货币供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